齐河农商银行8860万元贷款带富2330户农民

□本报记者 石少军 本报通讯员 徐敏

“多亏了农商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今年顺利增加100亩地,收入翻了番。”9月8日,在安头乡钱官屯村,农信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善才笑着说。

今年以来,齐河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市场定位,把培植乡村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示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优质金融服务“架桥铺路”,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扶持品牌助农增收

张善才是安头乡最大的花生种植户,2019年起,依托“五彩花生之乡”产业品牌创业,从最初50亩地扩大至今年的200亩,依靠自己丰富的种植、加工、销售经验成立了合作社,延伸收购、包装、销售项目,并注册“农信五彩花生”品牌,“从开始贷款20万元到现在的50万元,农商银行一路扶持,可以说没有农商银行就没有我的今天。”张善才说。

“了解客户需求、培育客户、和客户一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让农民真正富起来,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齐河农商银行安头支行行长李建说,安头支行依托“五彩花生之乡”,积极打造“五彩花生支农助农”党支部品牌,将特色种植与党建引领相结合,支持种植大户5户、合作社3个,支持农民就业20余人。近年来,齐河农商银行深入挖掘地方资源特色,通过便民利企组合拳,不断打造高效、优质乡村产业品牌,持续扶持优势农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共支持种养、家庭农场等品牌51个,发放贷款8860万元,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动力。

走访问诊精准解难

“今天卖了25头牛,一共45万元。”胡官屯镇房庄村养牛大户房保卫开心地说,“多亏了农商银行,让我没了后顾之忧。”

2020年3月,齐河农商银行富足支行金融服务队在走访中发现养殖户房保卫养牛场部分土地闲置,“想扩大规模又没底,我已经投进去100多万了,就怕有个万一。”房保卫手头没有多余资金,又担心市场有变,早些年盘下来的土地已成荒地。过后,工作人员精心为他制定服务方案,首先联系畜牧专家及市场专家分析养牛行情及价格走势,接着用最快时间为其办理“鲁担惠农贷”80万元。“这个贷款好,利率低,还有贴息政策,为我省了一大笔开支。”目前,房保卫共建成养牛场3处,在养肉牛280余头。

齐河农商银行依托33支金融服务队和6支青年突击队,以驻村服务、金融夜校为切入点,聚焦新型农业及优势产业项目,完善关键客户画像,通过“一对一”援助帮扶,以资金链激活产业链,有效实现精准帮扶。今年,共开展金融夜校64期,驻村服务992次,新增授信2402户、8.1亿元。

增值赋能提质培优

“以前西红柿不光产量低,口感也不好,皮厚肉干,很难卖上价。”焦庙镇杜庄村杜凡森说起过去种植的西红柿直摇头,“多亏了小郭,帮我改善品种,口感好了,产量高了,价格也上去了。农商银行的政策好啊,给贷款还给技术,我不干都不行。”说起现在的经营状况,杜凡森精神抖擞。

杜凡森口中的小郭是齐河农商银行焦庙支行的客户经理郭梁,他同时是该村挂职村主任助理。在去年的整村授信走访中,他了解到村内西红柿收购价格低于市场价四成,和杜凡森一样的几个种植户正面临改行。随后,郭梁联系到农资站的专家详细咨询并多次和专家实地考察,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制定了一套从换品种到改善土壤的种植优化方案。尝到改良甜头的杜凡森今年扩了2个棚,又从农商银行获得了9万元贷款支持。“今年一个棚能多产2000公斤,增收1万多元,还是农商行最懂农民、真心帮助农民!”杜凡森感慨道。

近年来,齐河农商银行选派50名党员干部挂职金融副镇长、村主任助理,利用整村授信、金融知识下乡等形式,开展“融入式”“体验式”支农服务,以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服务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共扶持种养大户1100户,帮助建立、壮大合作社120余家,带动2330户农民走上致富之路。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