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泉:架起干群“连心桥”

今年73岁的王祥泉老人,是仁里集镇王南村村民。他1964年2月参加工作,1964年至 1971年任仁里集镇中心小学民办教师,1971年至2006年任仁里集镇中心小学校长,任教42年间曾获得德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作为一名老党员,王祥泉走下教育岗位,积极投身乡村发展治理,在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村班子瘫痪,他建言献策、忙前跑后,把党委政府与王南村村民重新串连在一起;村庄治理有弊病,他挺身而出、直指症结,为新班子指明方向,让村民颇多受益;移风易俗,他认真学习、积极践行,遏制攀比浪费等不良习气,真正让群众得实惠。

多方协调,瘫痪村迎来新“当家人”

2015年底,村班子因财务问题被调查。时任村委委员的王家星临危受任,却因班子队伍涣散,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如何组建新班子,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负责该管区的总支书记胡永胜、区长王学军,找到了村里德高望重的王祥泉。

“王老师,您熟悉咱村里的情况,镇上想重新帮咱村把班子建起来,您有啥意见建议? ”

“家星有能力有责任心,他主持村里的工作,俺对他有信心。可是现在人心不齐,村里的一些工作确实落实不了。 ”王祥泉说,“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征求村民意见,先把各组的组长推选出来。 ”

“家星以前没具体处理过村里的事务,可能有一些畏难情绪,咋办呢? ”胡永胜说。

“放心吧,我去给他做工作! ”王祥泉自告奋勇。

老王的建议得到了镇上的充分肯定。镇上派出4个调查组,吸收王祥泉为组员,挨家挨户走访,充分听取群众对新班子的希望和建议。选举过程中,因村班子瘫痪难以支派,70岁的王祥泉把安排、组织会场等事务全部承担下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代理村主任,很多事情摸不上头绪,确实积极性不高。要不是他老人家反复给我加油、鼓劲,很可能就放弃了。 ”王家星说。为平复王家星的畏难情绪,王祥泉多次找到王家星家里,三番四次给他做工作,王家星终于坚持下来。

半年多的时间,在王祥泉的多方协调下,选举工作顺利举行,村班子重新建了起来。新班子带领王南村老少爷们清沟渠、搞绿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直言敢谏,村庄治理迈上新台阶

新班子走马上任,王祥泉“爱管闲事”的热情却有增无减。

2017年春天,村里召开党员会,王祥泉一下提了三条意见:清理下水沟、修建减速带和打扫街巷卫生。“这仨事,都是咱王南村村民日思夜盼想解决的呀,王老师提的对着哩! ”王贞盘说。

原来,王祥泉退休回村后,一直留心关注村庄事务。“当了一辈子老师,也算是个文化人,退下来后就盼着给老少爷们做点事。 ”王祥泉说。于是,平时与村民聊天时,王祥泉细心搜集大伙的意见建议,然后利用自己党员的身份,在党员会上集中反映。

新班子上台,王祥泉瞅准时机大胆谏言。通过梳理,他发现村里亟须解决的问题有3个。首先,下水沟十几年未清理,夏天排水不畅且臭味刺鼻;其次,村内主干道是南边四个村出入的必经之路,每天上百辆车在此往返,经常发生意外;再次,村内胡同较窄,堆满了柴禾等杂物,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老王会上一“放炮”,无疑为新班子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王家星带领十多人集中作业,所有难题一并解决,下水道不再有难闻的气味,街巷卫生不再是老大难,村口装上了减速装置,近2年来再无事故发生。

热心老王,不但帮村委把脉,找准全村症结所在,而且主动帮村里排忧解难。今年,村南一块集体土地承包期满,但俩承包户拒不退地。无奈,村委会准备走法律程序。王祥泉知道后,主动找到承包村民家里,摆事实讲道理,反复给他们做工作。最终,在他的劝说下,村民主动将地退了出来。

倡导“四不”流程一桩白事节省四五千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王退休后,一门心思地想为村里做点事。他能写会算的特长便逐步展现出来。“村里写标语、弄材料,群众需要写写算算,只要找上王老师,从来没说个‘不’字。 ”王家星说。于是,老王被村里吸收加入红白理事会,并担任会长一职。

2016年,县里倡导移风易俗,王家星从县里开完会,找王祥泉商量咋办。老王花了一晚上的时间,仔细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并起草了一份《王南村白事办理流程》。“本着简练易懂的原则,主要概括了四条:不用棺材;不雇鼓乐;不写帖、送帖;不吃宴席,一律改吃大锅饭。 ”王祥泉说。这份流程被党员集中讨论确定后,明确自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并在村内张榜公示。

2016年底,村民王祥江病逝,这是新流程颁布后的第一个白事。在王祥泉等人的积极劝说和推动下,王祥江的丧事全部按照新流程实施,为移风易俗打开了局面。在烟酒的采买上,他们还统一标准,决不允许攀比、浪费。而且王祥泉主管“内柜”,采购回来的东西,要仔细查验后才能入账,每一笔支出都记得清清楚楚。“现在王南村村民办白事,连上丧葬费也就2000多元,比以前能节省四五千元。 ”王祥泉说。

如今,72岁的王祥泉依然担任会长一职,无论谁家有事总是随叫随到。跑前跑后,不辞辛苦。“只要能给老少爷们办点事,我就打心眼里高兴! ”王祥泉说。

特约记者田彬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