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官屯镇“边角经济”助力脱贫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 刘磊)7月2日,在胡官屯镇陶庄村,村党支部书记陶向东正在为村里的贫困户们分发扶贫西瓜收益。贫困户陶明山拿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中充满着成就感和喜悦感:“所有的花项全部是村集体的,我们光出个力气,种了二亩半西瓜,领了5000块钱,挺高兴。 ”

胡官屯镇陶庄村共有 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5户具备劳动能力。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探索长效扶贫机制,去年陶庄村对村内的宅场荒和边角地块进行了集中整平开垦,并单独拿出其中的13亩地作为扶贫地块,让该村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负责日常的种植管理。

“今年这茬西瓜收入单产是6000斤,按市场价八毛钱一斤,一亩地大约能收4800块钱,每亩地肥料种子的投入大约是 1300块钱,算下来每亩地的总利润是 3500块钱。贫困户每亩地分红2000块,剩下的1500块算作是村集体收入。 ”陶向东介绍道。“收了西瓜之后,我们接着要种香菜、芹菜、胡萝卜、水萝卜还有白菜,采收了这些菜之后继续再循环面条菜、野菜,这样贫困户一年能收入三季,分红三次。 ”

为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劳动积极性,陶庄村党支部积极吸纳贫困户参与扶贫果蔬产业种植管理,扶贫地块种植成本全部由村集体承担,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益,同时,增强了贫困户自食其力、自主脱贫的信心和能力。

“咱这种经营方式一年能收益三季儿,通过自己劳动,干着活分了红,他的精神头儿就越大。扶贫先扶志,让贫困户长志气、有志气,自己下力、自己挣钱、自己脱贫。这样他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带劲儿,越带劲儿自己收入就越高。 ”陶向东说到。

无独有偶,在省定点贫困村——胡官屯镇马集村也根据本村扶贫工作实际,建起了扶贫小菜园,与陶庄村不同的是该村主要通过岗位扶贫的形式助力脱贫攻坚。“我们村儿有六户贫困户,劳动能力都不太行,大活儿干不了,小活儿还凑活,只能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活儿。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村利用边角土地,集体出资种植了小拱棚蔬菜,让他们在这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给他发工资,贫困户一年在我们这儿打工能拿到4000块钱。 ”胡官屯镇马集村党支部书记李本银说到。

近年来,胡官屯镇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形成了“党委政府抓全局、服务中心抓支部、支部书记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通过党支部的力量发展产业实体,积极吸收贫困户加入,构筑扶贫长效机制,形成更加高效、更可持续的扶贫开发新体制,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我们的工作把村周围的这些闲散地块儿,进行了再利用,发展‘边角经济’,让全镇有劳动能力的58名贫困户都参与其中。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把美丽乡村、产业振兴、扶贫、还有村集体增收等等各方面统筹考虑、同步推进,才能让群众增收,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胡官屯镇党委书记缑文利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