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聚力打造“精管善治”城市管理新品牌——下足绣花功夫 绘出城市之美

□文/图本报记者孟志远本报通讯员陈璐魏玉菡

整洁亮丽的城市环境

数字城管综合服务平台

帮助店家落实“门前五包”

“齐河这城市越住越舒服,不信看我们向阳路。”家住向阳路附近小区的居民最近特别喜欢向别人“炫耀”向阳路,只见向阳路两边商家门前收拾得干干净净、车辆摆放得整整齐齐,不时还看到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和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一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劲风持续刮在县城大街小巷。齐河处处以群众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在城市管理细节上费尽“绣花”心思,下足绣花功夫,通过“绣花式管理”从细微处塑造出齐河亮丽的城市容颜,打造“精管善治”城市管理新品牌。

网格呼叫 执法报到

3月15日晚上,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办公室副主任韩强接到市民投诉电话,称玫瑰园小区门口便利店在夜间有扰民情况发生。得知情况后,韩强和同事15分钟内便到达现场。经过实地考察和住户走访,最终确认便利店在晚上十点以后整理货物、搬运货箱的行为产生的噪音确实存在扰民情况,当即要求商家立刻进行整改。商家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问题,同意调整整理货物时间。从接到投诉电话到最终处理完毕,前后没有超过1个小时。

“城市管理要‘精管善治’,精细化之‘精细’主要体现为:管理上求精细,制度上求精细,手段上求精细,共治上求精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金栋介绍,我县对标一线城市,做实做细综合执法工作,大力推进“综合执法进社区”活动,畅通城市管理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创新推出“网格呼叫、执法报到”机制,探索“综合执法网格+社区网格”共管共治模式,印制“党建+综合执法进社区”服务联系卡,注明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并确保所有电话24小时畅通,成为群众联系执法人员的“通讯录”,实现问题处置快速反应,只要社区网格“吹哨”,综合执法网格就会限时报到,极大改善了以往在事件处置上层层上报、等待执法的局面,避免事件处置被滞后。

截至目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开展治理张贴小广告、乱堆放物品、流动商贩、圈占绿化、小区违建、占用公共部位等行动40余次,共计拆除小区内部违建6000余平方米,积极参与社区市容市貌提升座谈会30余次,解决市民投诉问题3270余项。

发布红榜 广而告之

4月24日早上6点,在坤华路北国之春小区附近,一家叫秦小二的包子店早已坐满了前来就餐的消费者,甚至还出现了排队等待的现象。北国之春小区居民李春华说:“这家店被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评为‘门前五包’红榜商家,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在自己抖音号上进行推荐,大家都觉得有官方认可,吃起来更放心。”

为了让商家将“门前五包”落实到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宣传“门前五包”红榜商家。

“推广效果不错,群众爱看,商家也关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姚强介绍,目前,门前五包责任牌共计安装5300余块,签约率为100%,上墙率100%,实现城区商户全覆盖,通过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通报“门前五包”黑榜6家,红榜10家。

除了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外,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利用小区宣传栏、横幅、微信群等各类媒介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宣传,并利用执法车辆,巡查中循环播放市容市貌、非机动车停放、文明养犬等城市管理相关法律规定,呼吁广大市民群众提高文明素养、规范自身行为。截至目前,已发布原创短视频作品30个,浏览量达1000余万次;累计印发各类公益广告3万余份,张贴各类标识1万余处;增设2000余处户外LED电子屏循环播放创城标语,普及32万余人。

数字赋能 高效管理

4月24日,走进县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首先看到的就是墙上3米多长的多媒体大屏幕。只见上面显示着多个施工渣土运输车辆的监控视角,另外还有车辆时速、位置以及车载沙土扬尘等情况数据。如有车辆出现沙土散落、迎风扬尘等问题,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一时间就能得到相关车辆位置,可以迅速派人前往处置。

这是我县推行的“互联网+城管服务”模式,借助“数字城管”APP构建起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处置新机制。

除了扬尘治理外,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还将餐饮商家油烟浓度情况纳入监控之中,通过将各家餐饮商家位置与油烟检测数据上传系统,即可实现油烟浓度数据实时更新,无须执法人员上门检测,提高了管理效率。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托“数字城管”平台,采取“实时监控、信息采集、事件处理、指导命令、办结回复”五步工作流程,对各渠道发现的问题,按照网格划分,由网格内负责人接办、核实、处置、回复,快捷高效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形成了线上快速精准派单,承办人员线上接单,网上督办处置,平台跟踪回复的全网管理工作格局。

王金栋表示,构建“五步工作一平台”的全网管控办结模式,高效能地启动了管理城市的“快车键”,加快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能“点穴式”打通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系列“堵点”,切实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