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探索多类型社区食堂撬动老有颐养“大民生”——“红齐”食堂 吃出幸福滋味

□文/图本报记者钟伟

志愿者为老人包饺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和子女分开居住生活,但年龄的增长让他们愈发觉得做饭吃力,一日三餐该如何解决成为不少高龄老人的一大问题。

在这方面,70岁以上户籍人口达5万余人的齐河按照“县级指导、乡镇领导、村社主导、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统筹运用村(社区)各种资源,分阶段推进“红齐”幸福食堂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丰富多元的助餐服务,并围绕让食堂办得起、办得好、办得久开展了有益探索。

办得起 因地制宜 注重整体推进

晏城街道红庙朱社区门口最显眼的建筑是什么?那就是该社区的老年幸福食堂了——从早晨六点半开始,前来就餐的老人络绎不绝,他们进门之后先到餐台“刷卡”点餐,然后围坐在餐桌上拉起了家常。老人们都乐呵呵地表示:“这个社区家门口的食堂特别方便,出了门就能吃饭。我们这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来这里刷一下卡,就能享受到热乎乎的饭菜,吃得比家里要好。”

“我们是把社区门口的空地利用起来盖了这个二层楼,一楼选了当地口碑较好的连锁餐饮店经营社区的老年幸福食堂;二楼围绕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配备党建室、阅读室、书画室、乒乓球室等各项配套活动室。”晏城街道红庙朱社区工作人员朱正介绍,每个月村里会固定给饭卡充值,老人带着自己的饭卡,就能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他们还考虑到有的老人身体不好、腿脚不方便,制定人性化的政策,可以让老人的孩子拿着老人的饭卡前来打饭。

“无论城区老人还是乡村老师,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有高品质的生活。我县今年推出的幸福食堂,注重因地制宜、整体推进、覆盖城乡。”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张金楠表示,为老百姓办事就要办实,此次推进的幸福食堂以服务老年群体为主,以推动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城乡居民需求为导向,他们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因地制宜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功能设施。村(社区)党组织可根据群众需求和经济状况,研究确定享受优惠的老年群体范围,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老年人制定阶梯形就餐补助政策,原则上应覆盖到80岁以上老人。

比如“红齐”幸福食堂选址,齐河就要求必须综合村(社区)老年人数量、需求及就近方便等因素,合理进行布点。可采取改造现有村级活动场所、党建共同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盘活改造闲置用房,租赁、购买或新建等多种方式打造场所,避免重复建设。

办得好 坚持公益实现开源节流

4月2日,早上一上班,焦庙镇组织委员郑昊和新马村、辛庄村、赵官屯村的村支部书记凑到一起,商量近期扩大贾市社区“红齐”幸福食堂的事儿。“现在我们是试运行,每天推出中午一餐,结果每次吃饭就餐区都会爆满,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受欢迎。”郑昊说。

贾市社区“红齐”幸福食堂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点也不奇怪。“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或者在县城里买了房子,在村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他们吃饭很多时候只能依靠自己或者亲属邻里的帮衬和照顾,平时习惯了将就。”新马村党支部书记马京利说,像他们村一共有213口人,75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5位,平时这些老人也是村“两委”十分关心关注的群体,县里推出的“红齐”食堂解决了老人在家的一大难题。

除了商量扩大幸福食堂,郑昊他们还想着怎么让这个幸福食堂越办越好。“因为是试营业,前期都是镇上投入的,从食堂硬件到每天食材,截至目前已经投入了5万元,服务人员都是镇上的志愿者,但是怎么让这个食堂有生命力,还需要强化运作、发动社会力量。”郑昊说,为此,他们计划发展当地企业参与进来。

“幸福食堂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其公益属性注定了运营方不能赚大钱、赚快钱。”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范增智介绍,镇街、社区在招商过程中,均以公益为重要考核标准,把好准入关,挑选认同“公益”这一基本经营定位的运营方,并持续拿出更为灵活的支持政策,把这个好事做好。在公益性的前提之下,社区老年食堂要维持下去,就少不了社会各方“搭把手”。

基于这一工作理念,在就餐方面,齐河的“红齐”幸福食堂同时鼓励引导对外开放经营,面向全年龄段群体提供用餐服务,实现长效经营。但要求食堂应根据老年人用餐特点,设计制作适合老年人消费习惯的营养配餐,根据实际提供送餐服务。乡村(社区)医生配合做好膳食指导,依托“红齐”幸福食堂积极开展健康服务。

“幸福食堂便民利民,每个人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张金楠说,当办幸福食堂成为公共事务,“大家的事情大家干”的共同体意识就逐渐培育出来了。

办得久 立足长远 打造齐河特色

从3月份至今,县委组织部组织科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乡镇(街道)走街串点。“3月底之前,我们主要是摸底调查,摸清楚哪些社区能推动工作,哪些社区需要一事一议。4月份之后,比较关注试点食堂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介绍。

在摸底调查期间,他们还采取“揭榜”制,让各乡镇(街道)根据调研情况自行研究确定首批建设试点,试点选择不限数量,优先选择村班子战斗力强、建设意愿强烈、老年人固定就餐人数较多、经济基础好的村(社区)。

按照计划,4至6月是幸福食堂试点启动阶段,各试点村(社区)按照有关议事决策规定,集体研究通过“红齐”幸福食堂建设方案,完善各项手续,配齐配足场地、设备、人员。

“党委、政府积极作为,但不搞行政垄断,更不会取代既有市场化餐饮场所的多样性选择。”张金楠表示,工作中他们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全面覆盖”的思路推进,着眼长效持续,切实把工作推动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全力打造具有齐河特色的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

比如华店镇,他们一共建立了7处红齐幸福食堂,可为600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每餐提供13元标准的营养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老年人实行免费就餐、个人交纳1元阶梯式收费标准。还采用“个人交纳+村集体及共建企业补贴+政府兜底”模式,为长期运营提供资金保障。

预计到2023年底,全县各城市社区、各农村迁建安置区、各党建共同体中心村、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应建尽建、能建必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