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新常态、知重奋进谋发展,我县交出美丽答卷——
□文/图本报记者钟伟郭庆萍本报通讯员崔志华刘磊
黄河文化博物馆群
成方连片的良田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
欧乐堡水上世界
激光产业园内生产车间
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
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
鸟语花香的生态廊道、欢声笑语的旅游景点、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齐河,一颗母亲河畔的璀璨明珠,因河而名、因水而兴。这座对黄河充满了孺慕之情的城市,一方面科学治理造福沿岸百姓,一方面坚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我们在这里的黄河岸边聆听到的是一曲生机盎然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这里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定义,是“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齐河全方位贯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黄河下游生态廊道和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稳步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纵深推进区域融合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天生丽质难自弃,多规合一绘蓝图。从“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高标准打造黄河生态廊道、全面启动“美丽齐河”建设,绿意盎然的齐河让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如今鸟儿与人、城、河相融共生,在齐河共同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卷。
这里有一篇写满梦想的文章,是“让黄河为高质量发展‘显山见水’”。
齐河,在传统旅游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依托黄河湿地等自然资源,凭借区位交通之优势,坚持“外地能办的齐河也能办”,敢于“无中生有”,善于“移花接木”,注重“推陈出新”,做好“人人都是人才”的引才大文章,在一片黄河荒滩上建起了一座“产城一体”的文旅新城,实现了一座文旅资源困乏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完美破题。
“从名不见经传的旅游景区,到如今文旅产业集聚,在全省范围都属上乘,这是旅游业的一个奇迹。”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刚曾表示,齐河开创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模式。
山东坤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锋多次赞誉齐河的营商环境:“正是齐河县为公司提供的保姆式一条龙服务,才让我们放心把十几个大项目落地在齐河。”多年来,该集团在齐河投资项目由1个变成10个,总投资由110亿元变成200亿元。
这里有一首代代相传的“黄河颂”,是“让黄河之水滋养着的文化自信”。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齐河统筹谋划,先后实施新图书馆、黑陶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大体量、大规模的民生工程,每年开展“双十佳”模范评选颁奖活动,开展“周末剧场”活动,一年至少举办50场高质量文化演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从历史的“黄河咽喉”,到如今的山东省现代农业十强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强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以及文旅康养强县,立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的时代之中,齐河战略定位扎实、落实到位,留给人们一个更加可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