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陌生人说话”真的安全吗

前几天看了一个新闻,内心颇多感慨:有位外国妈妈突然腹部剧痛难忍,情急之下,她开车带上两个儿子去了医院。大儿子10岁,二儿子8岁,妈妈在进急诊室之前,让两个需要上学的儿子在就诊室外的凳子上等邻居叔叔来接,两个孩子按照妈妈的嘱咐乖乖的坐在凳子上等,但在这期间,三个陌生人靠过来,其中一个女人对他们说:“孩子们,我的男朋友现在躲在卫生间里,因为他不敢看医生,你们能不能帮姐姐一个忙,让他出来呀,告诉他医生能治好他的病的。 ”

大儿子想都没想,立刻回复:“不了,谢谢。 ”

这个女人并未死心:“如果你们愿意帮姐姐的话,告诉他出来就没事儿了,那你们可就算是救了他的命啊。 ”

二儿子接着回道:“不用了,谢谢。 ”正当这三个人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邻居大叔赶了过来,两个孩子连忙躲到大叔的身后。后来,厕所里的男人很快就走了出来,跟着其他三个同伙扬长而去。当天下午,妈妈听到孩子的这番陈述后,马上报警。警察到医院调取监控录像,确认了这四个人就是一起儿童绑架案的嫌疑人。

“如果一个成年人需要帮助,他会找另一个成年人,而不是向一个孩子求助。 ”这两个孩子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就是因为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这句话,才会看穿那几个人的阴谋。这是多么重要的安全教育!

我们平时经常教育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远离危险,事实上,期望孩子做到“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总是会接触到陌生的成年人,一味地像老母鸡保护小鸡一样保护孩子,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过早地把陌生人和危险联系在一起,更不利于孩子正确地认识世界、建立自信。家长和老师真正应该做的是要让他们学会辨别:什么样的陌生人是安全的,什么样的陌生人是“坏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可靠的,只有极少数心怀不轨的人,可能我们成年人遇到也很难辨别,更何况是孩子。孩子迫切需要一种可以使他们短时间内判断安全与否的方法,但事实是,生活中受一些动画片或者图画书的影响,在孩子们心目中,“坏人”通常有丑陋可憎的外表和可怕的声音,其实,真正的坏人,在把毒手伸向孩子的时候,都会伪装得相当和善,还会提供一些诱人的小恩小惠,而在这种情况下,严重缺乏安全经验的孩子通常是没有拒绝能力的。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做家长和老师的,应该这样做:告诉孩子,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是不会向孩子寻求帮助的,一旦遇到向你求助的成年人,立刻寻找亲人或跑向警察等可以信赖的人的身边;家长或老师带孩子出门也要提高警惕,绝对不要让孩子离开你或者你认可的成年人的监护;家长和老师都可以跟孩子进行“实景演习”,如假设他们在商店里走失了应该怎么办,陌生人到幼儿园来接怎么办等等,通过实例,告诉孩子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这样孩子就会记忆深刻;不要在随身物品上写孩子的名字,比如说他的背包上或者外套,其实这样做很容易让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轻易骗走孩子;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坏人”,要看他们所说的话,而不是看外貌是否凶恶;也告诉孩子,一个“坏人”可能是你不认识的人,但也有可能是认识的人,不要轻易跟别人走,如果认识的人要带走你,一定要先跟爸爸妈妈取得联系;告诉孩子,身体的某些部位,如自己的私密部位等,坚决不能让别人碰,一旦有人对你动手动脚,立刻大声呼喊……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一定要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因为陪伴是最好的爱。为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守护好孩子当下的快乐和幸福,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这样的孩子辨识和规避危险的能力更强。

□ 张淑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