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的文字直击心灵——读赵方新的《翠微集》

小时候的记忆残缺不全,但似乎又是刻在心里忘不掉,指不定哪个时间跳出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亦或某一个物件来,感觉记忆犹新又恍恍惚惚,于是就想,等有空闲拿起笔把它们捕捉下来,却由于各种理由终未成行,也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了无可挑剔的借口。偶尔得到赵方新的《翠微集》才发现已经有人与我先行了,这时我才为自己的一千种推托理由脸红羞愧,有思想却不行动,时光已不待。

在赵方新的文字里,记忆是回不去的乡愁,它承载着童年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他的文字充满着原始的欢愉,极具鲜活的生命力,直达人们的心灵,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祖父的戏匣子》中:“每到黄昏,是我们最勤快的时候,抬水抱柴,围鸡圈鸭,打扫庭院,把祖父的小马扎和茶具‘请到’老枣树下,恭候他大驾光临。 ”这形象逼真的描写让人们眼前奔跑着一个充满朝气的八九岁的孩童,为了心中那份期待快速地做着农家院事,且是迫不及待不觉劳累的,那种童年的欢喜简洁纯粹没有一点杂质。“不久,祖父也沉疴日重,要到省域去就医,临行前他郑重地把戏匣子塞进我手里,叫我替他保管。已被他磨得愈加光滑的外壳上还留着丝丝体温。我不禁泪流满面,又悄悄地把它掖进了祖父的被角下。 ”寥寥几句充分体现出他和祖父之间那种亲密的情感和心与心的关爱,是啊,爱的方式有很多种,有时需要大声说出来,有时需要默默地付出行动。《祖父的戏匣子》通篇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溢满真情实感,无需华丽的词藻便可充击人们那颗最柔软的心灵,让那种感觉随爱而动,这就是赵方新这本散文集中最可贵最吸引人的地方。

《拓荒记》中:“在触摸和亲近那一片片生机盈盈的翠叶时,一种久违的气息萦绕于怀,这是来自大地的慰籍,如清风徐徐拂皱春波,涤荡着生命的卑微,平息着红尘的骚动,低回着生命的行歌。莱蔬无言,与我常做有情默谈,霞满西天,落晖衣我以燃烧的暮色。 ”这是精典的借物抒情哦,如今人们的生活乘着改革的春风已奔小康,新农村建设和新产业园逐步扩充,耕地也随之减少,能在这钢筋水泥构造的城市中寻到几米菜地那是何等的激动啊!不为那被磨破的手指脚掌而疼,不为那哗哗地水费而贵,不为那不超百八十元的菜钱,只为那份浓浓的家乡情和让人留恋的家常味。

看管《花生地》的怀攥紧箫:“说好今晚要吹箫给她听的,她肯定在不远的小桥上听着呢。他不该停这么久,他骂了声自己,便再次悠扬地弄起箫。 ”而不远处小桥上:“听到箫声又流过来,叶感激地伸出手去,便抚到了一缕缕光滑柔软的箫声。叶在如水的音乐里精美无比……”多么青涩又朦胧的恋情啊!没有花前月下的肢体接触,没有山盟海誓的诺言,没有以物质为基础的婚姻前提,单是彼此的那种懂和默契,单是你情我愿的那种喜欢,哪怕叶还是一个看不见的姑娘。让读者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过去的初恋情怀和种种美好。

好久不去某个地方便可能迷途,有时可以凭着记忆寻去,有时便会遇到建筑物也就是无法通行了,又刚好近处无人可问,便处在不知所措的境况了。《此路不通》很好的诠释了其中的人生哲理:“一切天堑只是通途的伏笔,绝路也并不意味着绝对不通。 ”而后举例说明:“自在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觉察到自我价值,唤醒自我的沉迷,哪怕是在绝境中也要有勇气同‘本性的自我’握手言欢。一旦自我回归,看似‘此路不通’,也会变得畅通无阻,柳暗花明,妙趣蓬勃。”也就是说遇到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维,不要一根筋的向前想,要善于回头仔细观察,也许你路过的花丛里隐藏着最快的捷径。最喜欢他引用王摩洁的两句诗做结尾:“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静静地夜里,最适合捧起这本《翠微集》细细读,你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细腻,灵性,顿悟与守望的契合。文字真是有生命的,可以生长无边的想象结无数果实……

□刘相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