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老三篇”

疫情防控期间,选读了伟人的部分著作,并且刻意重温了著名的“老三篇”,尽管早就熟记脑海,但我还是细细嚼读,徐徐品味,联想早年的学习情景,并检讨所学收获,再换个角度品读思考,果真体会到“老三篇”另一番韵味,越读越有味道。

所谓“老三篇”,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就是毛泽东主席写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三篇文章。其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明、富含哲理,有人物、有故事,道理讲述得通俗易懂。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读过“老三篇”,甚至对“老三篇”里的经典段句都烙印脑海,终生不会忘记。

我最早学习这三篇文章,是在初中的语文课上,教课的王老师先是领着朗读,然后是逐段逐句地讲解。从那时候就记住了文章中的人物、格言、经典句子,但所能理解的也仅局限在语文知识上,对其意义只是“囫囵吞枣”。

参加工作后,又多次学习过“老三篇”,多数时候在学习后要求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虽然很肤浅,但每次的学习还是有收获的。比如说,对“老三篇”中的主人公故事和精神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殉职,死得重于泰山;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白求恩献身抗战,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挖山不止的愚公代代相传攻坚克难,充满必胜信心。因此,这些人物成为心目中的偶像和学习榜样。但是,作为一种任务型的学读,往往是“就读而读”,应付了之,缺乏品味,更缺乏对照而提高思想修养。

三篇文章内容不一,表达的思想也各不相同。《为人民服务》作为追悼演讲稿,丝毫没有悲切缠绵的低沉,而是呈现出鼓舞人心、振作精神的主旋律。文章里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里引用古人名言阐释了人的生死观、价值观,既回答了死亡的意义问题,也回答了生存的意义问题,更回答了怎样生活的问题,所倡导的是教育人们在正确的价值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纪念白求恩》同样属于追思纪念文章,仅有千字,同样也包含着极其重要的思想和做人处事精髓。文章不仅高度褒扬了白求恩的事迹,在此基础上,又用对比的笔法,指出了现实中的相反问题。

而《愚公移山》是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闭幕演讲,文章中意味深长地讲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并赋予了这个寓言故事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提出了人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生活、去奋斗的问题,其中最能给人以激励的则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一格言,简明扼要地阐释了人的精神意志和力量的源泉。这的确是一种高度,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文章将愚公精神的精髓上升到信仰、信念、信心和奋斗,这在人类进化和人生观方面给予启迪,即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和大无畏精神。

就我个人而言,大半生的依托就是靠《愚公移山》精神,真学实做,不管对待任何一种事情,坚定信念、坚韧不拔、拼搏奋进,路虽艰辛,有获得,足矣!

年近古稀,闲赋无欲,虔诚地嚼读“老三篇”,历久弥新,倍感文章内涵博大精深。“老三篇”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道德伦理的追求。如能细读体会,理解其中的道理,从中吸取营养,既能把握修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也必然会对精神境界和人生品格品位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鲁文可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