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比赛包粽子

□饶哲生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入水喜洋洋。”端午将至,我想起了民间的端午民谣和儿时父母比赛包粽子的温馨场景。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某个端午节,母亲一大早就起床准备糯米、粽叶、丝线,并教父亲包粽子,我也在一旁细心观摩。

母亲首先取出三片翠绿的粽叶,叠放在左手掌心,接着用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将粽叶尾顺时针转圈,弯出粽底。同时,左手轻托粽叶中部,留出粽腰,将粽叶编成圆锥状的筒子。然后往筒子里装入少许雪白的糯米和一两颗红亮亮的大蜜枣,装好原料后,母亲用一根筷子轻捅筒子,以防粽子空荡。

随后,她把剩余的部分叶子往粽腰上轻缠两圈,将粽叶尖端的叶往粽底缠。缠实后,她取出大腿上之前准备好的绳索,给粽子打结。打结的时候,母亲嘴里含着线,左手紧握粽子,右手用力地拉线,等估摸绑结实了,便用绳索在粽尾打上活结。最后用剪刀剪断余线,一个尖尖的青绿色香包状的粽子便迅速成型了。

看完母亲的示范,父亲便拿起几片粽叶试了起来。没承想,平时笨手笨脚的父亲包起粽子来竟然有点天赋,没一会儿,一个粽子就包完了。见父亲学会了,母亲建议和父亲来一场包粽子比赛,看看谁先包完3个粽子,父亲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因为父亲还有些生疏,第一局母亲轻轻松松就赢了。但到了第二局,父亲后来者居上,比母亲快了几秒钟。第三局的时候,母亲提出谁输了谁讲故事。听说讲故事,教书出身的父亲欣然答应。正当他悠闲地包着粽子,另一头母亲提速了。只见她的手指上下左右自如翻飞,就像是音乐会上的钢琴家。当母亲放下第三个粽子时,父亲才开始包第二个,这一局父亲输得很彻底。母亲开心地揶揄父亲:“这下服了吧,不要以为你是教书的就忘乎所以,人在任何时候都要谦逊。”“好好好,你厉害,行了吧!”“口说无凭,你得当孩子面讲故事!”“好,讲就讲!”父母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地掐对方,我在一旁乐呵呵地笑。比赛第四局的时候,父亲故意输给了母亲。

那天中午父亲讲了屈原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三闾大夫,屈原建议楚国团结其他国家抵抗秦国,楚怀王听信谗言未采纳屈大夫的建议。楚怀王去世后,楚襄王也受小人挑拨,不仅撤了屈原的职,还将他流放他国。屈原感觉报国无望,跳进汨罗江,以身殉国。后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端午节往长江投放粽子祭奠他。

讲完故事,父亲告诉我们屈大夫是一个正直、有理想信念、爱国、忧国忧民的人,嘱咐我向他学习,学习屈原的正直,不为权贵折腰。遇到困境,要乐观面对生活,拨得云开见月明。

那一天,我不但品尝了香浓甜糯的粽子,还接受了文化的洗礼,学会了为人要正直、体贴、谦让、互敬互爱等做人道理,也见证了父母勤劳务实、知书达礼的好品质。那年的端午节,我好开心,它是我有生以来过得最有意义的端午节。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