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从未远去

□李志斌

故乡,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写满了我成长的故事,它像一部电影拷贝进了我的脑海,每每回忆,画面总会一一呈现。

第一次离开故乡,是我16岁那年。我坐了几天火车后,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南方某小镇军营驻地,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一个人,当你离开生你养你的故乡时,你才会真正理解故乡的意义。身处他乡,有关家乡的所有信息也变得温馨而亲切。报纸、电视成为了解家乡信息的主要渠道,以至于,家乡的一场雨、一场风都会牵挂着游子的心。一句乡音,就会把你带回故乡,那村庄里的炊烟和田里劳作的亲人马上变得清晰,仿佛一切就在眼前。难怪有人说:乡音是游子身上的胎记。

故乡的土地善解人意,撒到地里的种子,大旱之年只要是禾苗能够破土而出,秋天庄稼就会有三分收成,这片土地从未让庄稼人失望过。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春种秋收,过着自足的田园生活。

转业回家,已是当兵十五年以后的事了,按照政策我分配到了离家30公里的市里一家行政单位工作。这样,星期天就可以回家看看了。因为有过一段离家的经历,故乡这个名词在我生命里也就有了更多的内涵和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蓦然回首,童年的玩伴,都已进入不惑之年。岁月的无情,生活的变迁,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的不公,每一个人都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们舍不得,也不曾荒废过一寸土地。种玉米、种土豆、种红薯、种蔬菜,养鸡、养猪、养羊、养蜜蜂。日复一日向上,向善,向着希望生活着。

冰心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这位高龄的老作家最早也是一个游走他乡的远行者,她周游世界,曾在许多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居住,称得上一个“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文人。让人不解的是,老人现在在梦中常常出现家乡的情节。梦中每次遇到要回家的场合回的总是少女时代生活过的家。一个走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圈子终于回到了原地,白发老人与天真少女融成了一体。家乡是一种个体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生命意义上,家乡是超越世俗的思念和归宿,这可以是肉体的,也可以是精神世界的。

没有离开过故乡的人,不能真切理解和读懂故乡。回想起离开故乡那些年,故乡始终都在身边默默陪伴我克服一次次困难,渡过一次次难关,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才有了我从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和信心。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