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心中那份信仰

□李恒昌 潘永明

2022年7月16日这一天,对原籍山东齐河的高中毕业生孟诗妍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她收到了梦想已久的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这所大学,正是她爸爸——孟祥斌烈士的母校。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孟诗妍拿着录取通知书,恭恭敬敬地对着爸爸的遗像在心里默默告慰。

孟诗妍的妈妈叶庆华女士在一旁看着,突然间感觉女儿又长大很多。从2007年到2022年,她深深埋藏了自身的伤痛和孤独,独自抚养女儿长大成人。丈夫的牺牲,仿佛还在昨天,一晃却已经是十五个春秋。此时此刻,欣慰之外,她又仿佛有卸下一副担了很久的重担的感觉。因为,女儿对她说:“妈妈,我要去信大找到自己的信仰。考上信大,我不仅是去求学,还是要重走爸爸走过的路。”是啊,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所在的地方,就是精神的归宿。孟诗妍曾经去过那个地方,她知道,在美丽的信大校园里,有爸爸的雕像,年年清明,都有人前来瞻仰凭吊。

对于孟诗妍的爸爸、叶庆华的丈夫孟祥斌烈士,人们并不陌生,他是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央军委曾授予其“舍己救人模范军官”称号。他出生于齐河县,1997年12月入伍,2002年6月入党。2007年11月30日,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回部队的他,在浙江金华婺江大桥上,因搭救跳江年轻女子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他在最灿烂年华的纵身一跃,不仅挽救了年轻女子的生命,还以另一种形式,开启了一家人从军的非同寻常道路。

孟诗妍对爸爸的印象,其实很模糊,爸爸牺牲那年,她才三岁。后来所有对爸爸的想象,都是建立在妈妈保存的几张爸爸的照片上。爸爸牺牲那天,他们一家三口极其短暂的相聚又永离,对她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深刻的,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一直生活在一种阴影里。幸运的是,因妈妈工作调动,初二转学到金华上学后,她慢慢从阴影中走了出来。虽然,那时的她还没有完全确立自己的信仰,但是已经悄悄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报考爸爸生前所在的大学。她要在那里,去寻找自己信仰的基石,寻找如何成为一名真正军人的答案。

孟诗妍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妈妈的言传身教。妈妈原本是一位乡村教师,是一位普通的军属,孟祥斌牺牲后,她不仅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照顾两边老人,还很快接过了丈夫遗志,义务从事爱心帮扶活动。她省吃俭用,连续几年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基本学业。更了不起的是,她开拓出一条传承烈士精神的道路,工作之余收集散落在外的革命烈士信息,寻找无名烈士的线索,自费为烈士画像,千方百计让烈士回家和亲人团聚。她还带头发起慰问烈士子女活动,为他们过生日;积极进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宣讲烈士们的先进事迹;保护修缮分散的有名无名烈士遗迹、烈士墓和烈士陵园……对于妈妈的无私奉献和大义大爱事迹,孟诗妍格外敬仰,正是有了妈妈这一榜样引领,孟诗妍早早萌发了要去爸爸生前所在学校的想法。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深夜,孟诗妍提笔给爸爸写了一封长信,思念之情和信念之火跃然纸上:“爸爸,女儿考上信大了。我终于可以离你近些,再近些。爸爸,女儿真的好想你!如今我已经读懂你的选择,明白你当年为何义无反顾……”倾诉之外,孟诗妍还在信中说起了妈妈“用柔弱的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的“真的不容易”,字里行间,孟诗妍对爸爸的钦佩、妈妈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更令人欣慰的是,她那青春而坚定的信念同样流出笔端:“我希望如你们一样有信仰,有担当,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中国!”

精神同归处,即是大家园。孟诗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希望她今后的道路一路顺畅,愿她的人生更加美丽辉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