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之城(下)

□许晨

见义勇为的英雄孟祥斌远去了,可他的名字和精神,与天地永恒,与日月同辉……

2012年7月4日,齐河县孟祥斌烈士纪念馆收到一幅硕大的十字绣,上面绣有“恩人故里,大义齐河”八个大字,落款为“李小月”。

这是谁呢?她就是当年在浙江金华被孟祥斌舍身搭救的女孩。

一份特殊的礼物,再次牵引人们的目光,回到5年前的婺江桥头,回到未曾露面的失恋轻生的李小月身上。通过笔者一番走访,也揭开了孟祥斌妻子叶庆华与李小月几年来相互鼓励、感人至深的一幕幕。

2007年11月30日的英雄壮举,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宣传孟祥斌的热潮。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万分愧疚的李小月只能选择秘不露面。当得知救命恩人的家属住在锦华园时,她在亲属的陪伴下悄悄赶了过来。见到叶庆华后,一行三人跪倒在地上,泣不成声。

李小月哭着说:“我对不起你呀,是我害了你的丈夫。”

叶庆华泪流满面,却大度地说:“你们都起来吧,我的丈夫是军人,他应该这样做!你还年轻,要珍惜生命,只要你以后能好好地活着,就是最好的回报!”

从那以后,叶庆华经常与李小月电话联系,还抽空前去看望,给她送去鼓励和安慰。时间长了,李小月慢慢走出了心理阴影,她也常去看望叶庆华母女,与叶庆华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2008年底,叶庆华告诉李小月,在孟祥斌的家乡山东省齐河县,又出现了胡军、胡敏敏兄妹跳水救人而牺牲的感人事例。李小月被英雄家乡的凛然大义深深感动。

自此,叶庆华经常告诉李小月齐河县新涌现的好人好事:80多岁的张光城17年义务送学,普通保安王成29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12名村民勇救落水乘客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李小月打开了网络,她看到在山东省,“大义齐河”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道德品牌,受全省表彰的就有数十人。

一件件好人好事、一幕幕救人场景,齐河在李小月心中变成一个英雄引领风尚、好人层出不穷的重情尚义之地。2013年春节刚过,她想起祥斌大哥去世五周年了,拿定主意通过一种特殊方式,表达对英雄和英雄家乡的感激与崇敬。

心灵手巧的江南女,刺绣是她的强项。于是,李小月便利用两个月时间,一针一线精心绣下了“恩人故里,大义齐河”的十字绣作品,寄到了英雄孟祥斌的故里。

如今,这幅精致的绣品陈列在孟祥斌纪念厅,以其背后的故事感染激励着一位位参观者。

事实上,叶庆华一直没有与孟祥斌“分开”。丈夫牺牲的最初日子里,她晚上根本无法入眠,白天又不能在女儿面前流泪,只能在夜里暗暗哭泣。

好在有各级组织和亲友的温暖关怀,还有无数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士的安慰帮助,使叶庆华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清醒过来,默默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君已许国,吾将用余生与君一起许国。我要延续祥斌的大爱之情,替夫行义,为夫报国,将爱之接力进行到底……”

部队党委经过研究决定,破格招收叶庆华入伍,这样就使她具有了“军嫂”和军人的双重身份,部队成了她最温暖的家,给予了她坚强的力量。每当听到官兵们亲切地叫她“嫂子”,叶庆华心里总会淌过一股股春天般的暖流。

齐河县刘桥镇小学、中学是孟祥斌的母校,他生前曾和叶庆华到母校走访,看到母校图书室藏书十分有限,学生们的精神食粮比较匮乏,就说一定要给母校建一个像模像样的图书室。

人走情未了。叶庆华拿出社会为她捐赠的钱款给了孟祥斌母校,希望两所学校各建一个图书室,实现丈夫未了的愿望。年初开学,两所学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一个隆重的“祥斌书屋”揭牌仪式,鼓励学生一定要勤奋学习,以最好的成绩告慰英灵。

孟祥斌生前是刘桥乡敬老院的常客,每次回家探亲总忘不了给老人们捎点土特产。结婚后,他还带着妻子叶庆华去过敬老院两次。那年年底,老人们听说祥斌小伙子为救人壮烈牺牲了,一个个哭成了泪人。

老人们的情谊,让叶庆华感动。2010年秋天,她在济南参加完山东新闻人物特别奖颁奖仪式后,特意回到孟祥斌的老家齐河刘桥乡,将丈夫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和奖金捐给了敬老院,表示以后她会像祥斌一样时常挂念着老人们。

丈夫走后,叶庆华到山东老家的次数更多了,只要有时间她就会想到去看看公公婆婆。以前由于丈夫部队工作忙,他们结婚五年只回去过三次,而自从丈夫走后半年里,她到山东老家就有四次。她说,“为了让老人不感到孤单,我应该比祥斌在的时候多尽份孝心。”

这些年里,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日子,叶庆华都不曾在女儿的面前哭过。她对亲友们说:“我总是希望能把最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女儿,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坚强!”

起初,女儿诗妍还小,并不知道爸爸牺牲意味着什么。那时叶庆华告诉女儿,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了。直到女儿上了小学二年级,再也瞒不住了,叶庆华才第一次带着她去了爸爸的墓地。

叶庆华还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篇作文里,小诗妍用稚嫩的文字写了这么一句话:爸爸,中秋节到了,你在天堂过中秋,我做梦梦见你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其实我知道,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有你的地方。

女儿逐渐长大了,可她不喜欢别人在看望的时候说:“你爸爸是个英雄。”这并不是因为她不认可父亲的行为,而是因为她太渴望父爱了。有段时间她在作文里面就这样写道:“不是我不想提起我的爸爸,而是我只想把他藏在内心的最深处!”

2017年,在孟祥斌救人牺牲十周年前夕,叶庆华思亲之情日益强烈,带着女儿从外地调回金华市定居,这样可以离丈夫近一点,也可以常到婺江桥头看望、祭奠孟祥斌跳江救人的塑像。她说:“这座城就像我和女儿的港湾,我住下就不想走了!”

而女儿孟诗妍已上初二,转学到金华,课业压力很大。学校里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关心她,使她进步很快。诗妍的理想是长大以后做一名军校的老师,因为她爸爸是解放军,妈妈是教师,她想把爸爸妈妈的职业合在一起。

自从丈夫舍身一跳离去后,叶庆华最大的心愿就是抚养好女儿,虽然过去一段时间经历过不少艰难和波折,可是她相信,有这么多爱心的陪伴和支持,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另外,就是传承着孟祥斌的大义之举和大爱之心——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这些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烈士的妻子是怎么挺过来的。直到一位志愿者揭开谜底:叶庆华在做好本职工作、抚育女儿孝敬双亲的同时,一直在默默帮助革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寻亲。

有一次,她看到一条消息——《请求转发!为400多位志愿军烈士“寻亲”》,并附有烈士登记册。这些名单中,还有一些家人一直在思念,在找寻。

叶庆华把这些志愿军烈士的登记册信息逐一对照,发现了其中一名东阳籍烈士李介民——1950年10月23日,他牺牲于朝鲜黄海道,父亲叫李银宝。

她采取种种方式转发、寻访,在当地一位老兵志愿者的联系下,很快找到了李介民烈士的家人。原来李介民本名叫李金民,父母早已经不在了,兄弟姐妹中,只有一位年老的弟弟还健在,得知哥哥的消息,他激动得老泪纵横。

时至今日,叶庆华已先后为100多位烈士(其中包含26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她深情地说:“作为烈士家属,我比谁都懂得‘家’的意义,更能理解这些失去亲人音讯的家属的渴望。我愿意做提灯者,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齐河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引导下,全县把公民道德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下发精神文明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工作导向、考核导向;强化办大事、实事的力度,开展“创先争优”“下基层,大走访”等活动,以好党风带动好民风。

与此同时,县财政投入1亿多元,建设时传祥纪念馆、孟祥斌纪念厅,并创作了现代京剧《时传祥》、电影《黄河儿女》和《孟祥斌》等文艺作品,让大义典型深入人心,可感可学。

在具体做法上,他们不但总结归纳出“大义齐河”的核心内容,还以有形机制培育道德建设,探索“评—宣—奖—学”工作法。每年组织好人海选直推活动,逐步建起先进典型库,收录各类英模和典型人物。对选出的先进典型强化宣传,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等“六进”活动,扩大“大义”效应。

建立见义勇为基金,对数十名见义勇为模范进行抚恤、奖励。连续十年开展好婆媳、好家庭、好村镇评选活动,文明标兵、窗口、单位争创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先后有20万人参与无偿献血、扶贫帮困等公益活动,自发成立了“齐河义工部落”“绿蚂蚁行动队”等10个志愿者组织。

打造“大义齐河”道德文化品牌,树立的是仗义、信义、忠义、侠义和孝义。种种大义之美,内化为干部群众追求崇德向善,外化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远得不去多说了,只以近两年的事例为证:

2019年3月25日,正值齐河县刘桥镇大集,9点30分左右,一辆自东向西而来的电动三轮车,载着一对年近花甲的老夫妇行驶到超市门前,不知为何发生了口角,其中一位匆匆从车上跳下来,直奔近在几米之外的赵牛河。

开车的那位老大爷感觉不对,立即大喊:“有人要跳河,救人啊!”

刘桥村西头开着一家祥瑞五金土产农资超市,老板李勇正在店里接待客户,听到呼喊声,立即丢下手里的东西跑到河边,甩掉外套,“砰”地一下跳进赵牛河救人。

正值春灌时期,赵牛河又刚刚清淤,水面有六七十米宽,水深达4米多,李勇顶着彻骨的寒意朝落水者游去。此时落水者已被冲到离岸10多米的地方,头部浸在水中,水面上只露出下身,并且已经呛水了,不停地冒着水泡。

李勇咬着牙奋力游到她身边,一把将其翻了过来,发现她的脸色已经苍白,便赶紧一只手划着水,一只手拉着她向岸边游去。突然,落水者本能反应,伸手猛地抓住了李勇,两人同时开始下沉,情况十分危急。

加之水流湍急,把他们冲到了闸门附近。说时迟那时快,李勇看准闸门边的石头缝,一把抠住了,而后定了定神喘了口气,一点一点地将落水者推到了岸边。最后在赶来的众人协助下,将她拖上了岸。

上岸后,大家把她俯卧放在一块大石头上,不断地捶背控水,直到听到她“哇”一声哭出声来,李勇才甩甩身上的水,捡起岸边的衣服,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现场。

当闻讯赶来的县融媒体记者,千方百计找到李勇采访时,他感叹地说:“这不算什么,谁碰上都会这样做的。我和孟祥斌不仅是一个村的,还是发小……”

这个刘桥村正是“舍己救人模范军官孟祥斌”的家乡,李勇从小是与祥斌一起长大的少年伙伴,感情很深。虽说十几年过去了,孟祥斌身影一直不曾离去,他的精神深深地烙在了一代又一代刘桥人、齐河人的心中。

2020年7月12日,一段见义勇为、火场救人的微信视频在齐河引起了极大轰动。

视频里的画面反映的是:7月11日下午,县城齐晏大街倪伦河桥上浓烟滚滚,一辆机动三轮车发生了侧翻,油箱破裂流出了汽油,电瓶发生漏电,瞬间燃起了熊熊大火,更令人揪心的是驾驶三轮车的老人摔伤后流了很多血,倒在地上无法动弹。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名身穿行政执法制服的小伙子挺身而出,不顾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大步飞奔而来,用尽全力把老人救到了安全的地方,又迅疾用手机拨通120电话,而后从路边车里拿出一台灭火器,跑过去“哗哗”地扑灭了火焰。

身手十分矫健,一系列动作也很娴熟专业,这是谁啊?人们在微信里纷纷转发视频,留言点赞。县城圈子毕竟不大,很快就有人认出了视频里的小伙子。他叫焦令霄,是一名90后的转业军人,现任齐河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办公室主任。

原来,那天正是周末,焦令霄在单位加班,结束工作后开车回家,经过齐晏大街时,远远就发现浓烟滚滚,急忙加速过去一看,眼前一幕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倒在地上的老人头破血流,身旁的火势越来越大。

没有时间多想,焦令霄立即将车停在路边,下车一个箭步冲了上去,想背起老人赶快跑,不料老人一阵哎哟叫疼,原来腿部可能摔骨折了。小焦就让老人抱着自己肩膀,用双手用力托着老人,一步一步地转移到周围安全区域。

随后,他拨打了120电话,又抓紧帮助灭了火。不一会儿,救护车鸣着警笛开来了,小焦不放心,跟随着一起来到医院。当了解到经过检查抢救,老人身体状况基本稳定时,他这才松了口气,感觉后背发潮,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老人家属闻讯赶到,焦令霄没有同他们见面,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而是选择了默默离开。回到家,他也没跟家人说起此事,可救人的过程被路人录下了视频,传上了朋友圈和齐河群。

这件事很快便传到单位里,局领导和同事纷纷竖起大拇指。焦令霄却谦虚地说:“在部队里当兵救人是常态,退伍后回到家乡大义齐河,传承‘祥斌精神’见义勇为,更是一种责任。说实话当时真没多想,什么也来不及想,就是一心想着救人。”

这就是齐河人!

当然,还有本文开篇所讲述的2021年9月14日,齐河两青年赵虎、徐兴清“双面夹击”,下水道勇救3岁落水儿童的动人事迹……

舍生取义,义在利先。这是传统的齐鲁文化、儒家学说的至理名言,也是汇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主流内容之一。

随着“著名作家齐河行——纪录小康工程主题创作活动”的深入进行,我对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愈加崇敬,我为我的父亲作为曾经的“老书记”,为齐河县的繁荣进步付出过心血汗水,并且得到众人的拥戴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虽说在20世纪80年代,还没有出现舍己救人的孟祥斌,但真诚朴实、崇尚大义的民族基因是一脉相承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英雄正是在这里茁壮成长起来。同时,孟祥斌烈士又把这种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精神传承下去,给当地的道德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尽的活力。

我认为,这正是“小康工程”的精髓所在。

如今的齐河,富饶美好,政通人和,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城、新兴产业装备制造城、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唯一上榜的全国百强县。

我们每到一处——从黄河国际生态城、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到美丽乡村示范村,无不欢欣鼓舞,心旷神怡。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一些重点项目落户齐河,正是看中了重情讲义的人文传统,齐河因大义而受益。

其中,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锋,当初就是在外出考察中路过齐河,发现当地民风淳朴,有情有义,遂确定在此建设文旅项目。果然,他们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后又连续追加投资,相继建设了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和集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书画艺术馆、根雕珍宝博物馆等为一体的黄河文化博物馆群。

中央电视台前来拍摄报道时,记者曾问及原因,李海锋董事长简而言之:“这里人好!风气好!”

瞧,义与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灿烂的精神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用老百姓的话说:好人自有好报。新时期的齐河日新月异、高歌猛进,已成为黄河之畔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

就在我们前来采风前夕——2021年10月14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在昆明召开,齐河县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再添一张“国字号”名片。年富力强的县委书记孙修炜刚刚参加表彰授牌活动,载誉归来。他真诚表示:“齐河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人文厚重、开放包容的魅力之城。希望大家多走一走、看一看,全方位领略齐河美景、深层次了解齐河发展,为我们再创佳绩加油助阵。”

几天来,通过一番深入了解和走访体验,参加采风的作家们深以为然。

上风上水上齐河,见仁见智见情义。

齐河,一座大义之城!

即将离开这片热土了,我们又一次来到了黄河大堤上,边走边看,蓦然感到这九曲回旋、奔腾不息的河流,好似在中华大地上书写了一个荡气回肠、气贯长虹的“义”字!遒劲有力,源远流长,这正是齐鲁人的品格,也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魂魄……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