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声音

□高会

“人们从四面八方回来,汇入炊烟袅袅的村子,母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从村子这头传到村子那头,那叫声在一片低沉的旋律中显得格外的明亮与高亢。”这是诗人王莽对20世纪70年代白洋淀水乡的描述。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声音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设备及网络设施带给我们的诸多便利和享受。然而,那些温馨而亲切的声音,却没有被淹没,而是植根在了人们的心里,每次倾听都是一场温暖的邂逅。

那个时候的我还处于少年,每天从睡梦中醒来往往不是因为妈妈的呼唤,而是殷大爷的香油梆子声。这声音天蒙蒙亮准时响起,像约好了似的。“梆——梆——梆”,声音清脆舒缓,不紧不慢。当那天又听到这声音时,我毫不犹豫,穿上衣服,拿起油瓶子就往外跑,妈妈站在门口喊:“拿上钱!”

我喜欢看殷大爷打油的过程。他的小推车上放着一大桶香油,离很远就闻到了香味。桶口有普通碗口那么大,旁边一个木架上挂着几个竹筒做的油提子,最小的是半两的,最大的是一斤的,还有量一两和半斤的,无论使用的油提子是大的还是小的,他倒出的香油都像线一样准确无误地流入瓶口里,一滴也没斜到别处。我心里着实佩服:他是怎么做到的,怎么那么准?后来,我和小伙伴们用泥捏了几个油提子,晒干后在妈妈做饭时扔进了灶膛。掏出来后,我们绑上苇秆做提手,就开始练习。先用土当香油,往瓶口倒,每次撒得哪都是,后来干脆用碗盛上水,学着殷大爷的样子往瓶口倒,得到同样的结果,水也不听话,不成一条线,弄一片湿。所以那段时间,我像着魔一样,只要听到香油梆子声,就跑出去专心致志地观察,想学个一招半式。

铜锣的声音在记忆深处也是难以磨灭的。那个换泥娃娃的老爷爷胡子花白,无论春夏秋冬,头顶总罩着一个斗笠,他的铜锣跟斗笠一般大。锣锤一敲,“咣、咣、咣”,只几声,整个小村子就沸腾起来。鸡鸣犬吠,大人喊小孩闹,像按动了哪个机关。接着大人带着小孩,向老爷爷的小推车聚拢。

小推车上有各种泥做的物件儿,有十二属相,有孙悟空、猪八戒这些故事人物,还有带着发髻的娃娃等等。此外还有糖果零食、木枪、铅笔橡皮、针线等东西。婶子大娘对着顶针锥子评头论足,姐姐们试戴着发簪卡子,哥哥们抚摸着小木枪,妹妹踮脚够着麻花,小弟弟们则看上了老爷爷的铜锣,拿着锤子乱敲。老爷爷不气也不恼,看着人们微笑。我拉着妈妈挤进人群,车里那只大公鸡吸引了我,它昂首挺立,鲜红的冠子分外夺目,黄嘴巴大张着,好像在引吭高歌。我选定它了,妈妈用一斤玉米把它换回了家。我记得当时喜欢得不得了,接连几天睡觉都抱着它。

散学归来,我们的玩耍嬉戏是村巷里最浓郁的烟火气。寒冷的冬季,我们没有窝在家里,而是仨一群俩一伙,在大街上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跳房子,做着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数数声,跑跳声,喘息声,混合着歌谣的旋律,在村子上空飘荡。汗水顺着我们的脸颊淌了下来,我们忘了时间,忽略了夜幕降临,摸黑玩耍,直到妈妈们那高亢响亮的叫声响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