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区域竞争力的生态国际新城——访黄河国际生态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 滕志刚

记者(以下简称记):黄河国际生态城作为我县发展文化旅游、养生养老、大健康等绿色产业主战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之一,2018年生态城如何总体规划定位的,请谈一下主要思路?

滕志刚(以下简称滕):我们将结合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相关要求,对标学习雄安新区,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实现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围绕“如何导入高层次常住人口,如何吸引中高端流动人口,如何将生态城建设成为创新之城、活力之城”,抓配套、强产业、聚人气,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区域竞争力的生态国际新城。

记:我县在推动黄河国际生态城发展中,坚持“先造环境后建城”的原则,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一批潜力大、效益好、质量优的好项目、纷至沓来。生态城是如何打造这个平台的呢?

滕:抓好平台建设,首要的一步是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做到多规合一,高水准抓好城市设计和产业布局,确保蓝绿空间70%以上,建设空间不超过30%。在顶层规划指导下,全力打好基础配套攻坚战。一是生态品位全面提升。实施绿化面积1万亩以上,年内完成整个景观提升工程,打造水网贯通、丰蓄枯补的水城体系,建设以绿为底、以水为魂、水绿交融的“水城、慢城”。二是路网框架基本成型。在构建“四纵四横”的主干路网格局基础上,结合“窄路、密网、小街区”理念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年内续建、新建道路32公里,建立集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道路交通体系。三是公共设施配套不断完善。配套建设马拉松、自行车赛道以及驿站、大型停车场等,为举办体育赛事打下基础。四是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望岱社区上半年完成安置,滨河社区、龙泉社区加快建设,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五是土地流转基本完成。年内流转土地2万亩并启动苗木基地和景观花海建设,用3年时间培育起一个绿色生态产业。

记: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县领导干部会议上,《2017年度全县推动科学发展先进单位光荣册》中黄河国际生态城欧乐堡水上世界等大项目投入运营、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园、大地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加快建设和碧桂园温泉综合体、保利医养健康项目、天房五星级酒店项目落户被热议,请问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快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经济引领度?

滕:我们将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围绕人气集聚培强产业,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一体布局,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度和首位度。一是稳步导入高层次常住人口。引进 3-5个高端基础教育项目,构建“15年一贯制”高端基础教育体系;推动保利医养综合体等项目开工,汇聚优质医养健康资源,打造面向京津冀鲁、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产业链。二是持续汇聚中高端流动人口。大力发展温泉、湿地、体育、花卉、婚庆等产业,加快大地自然博物馆群、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野生动植物园等项目建设,推动碧桂园温泉综合体、天房五星级温泉酒店、德百商业花园等项目开工,加快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健、闲、体、展”十位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积极筹建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和山东境外游客集散地。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把整个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做起来、活起来,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适时举办体育赛事和以花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引爆区域活力,提升生态城开放度和知名度。第三,深入推进创新活力之城建设。做大高新区生物医学与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培强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服务贸易等关联产业,加快建设科技小镇,打造国际人才港,率先启动建设信息集成、数据共享、沟通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激发活力、增强动力、释放潜力、强化支撑力。本报记者 宋宜广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