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居环境 提升群众满意度

今年以来,我县出台了《2018年民生工程清单》将城乡公路改造提升、垃圾处理生态环境等20件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实事来抓,通过搭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最大限度破解资金瓶颈,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分期分批实施了城市环境提升、道路交通提升和大气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创建整洁、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

打造一批集景观、健身为一体口袋公园,依法拆除占用公共资源影响市民的违法建筑,县国防教育基地正式启动,城区新修建国家二类标准公厕,体育公园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这一处处的“蜕变”是我县开展城市环境提升工作“结晶”。

县城管局作为城市管理的主管单位,提出了“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的目标,对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深入剖析,梳理存在的短板,从环卫管理、绿化建管、市容整治、城市设施完善、景观亮化美化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问题,下足绣花功夫开展城市环境提升行动。

去过坤华路与齐晏大街路口西侧的群众,以前脑海中的印象肯定是占道经营、卫生脏乱差等画面,然而这里修建了晏华便民市场后,摊位规范、街面整洁、秩序井然。“这既方便了市民购买商品,又维护了商贩的生计,更让这里环境变好了。 ”市民李女士说。

就像晏华便民市场带来的改变,我县城市建设管理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今年以来,投资700余万元,高标准新建公厕22座,改造提升旧公厕9座,拆除破旧商亭公厕15座,公厕建设管理成为全市标杆;全面落实“五净五无”保洁标准,城区每天洒水、湿扫4次以上,雾炮、护栏清洗设备循环作业,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精细化保洁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发放便民垃圾桶的方式,提高市民卫生意识,共给沿街门店配发30L便民垃圾桶2000个,车载环保垃圾桶10000余个;投资5000万元,新建城区生活垃圾压缩站12座,乡镇垃圾中转站14座,更换城区新型果皮箱1000余个。

为确保城市管理的效果,结合棚户区改造,开展了违法建设整治行动,拆除违建房屋6万余平方米,违规牌匾6000余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及街头游园41处,还在道路两侧及主要景区游园新建公共停车场11处,新增停车位2000余个;投资1亿余元,高标准新建16处道路绿化及景区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使用生物防治设备治理黑臭水体,确保城区公共水域水质达标。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营造优美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

近段时间,有群众反映某厂区域夜间空气有异味,县环保部门第一时间把该问题列入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认真办理,着力解决。因投诉人也不清楚异味主要来自哪个具体点位,该局组织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溯源性跟踪调查处理,并采取突击夜查和白天不定期巡查等方式,确保环境问题尽快得到有效处理。

现场,环保执法人员直奔企业车间,现场查看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在线监控监测设备是否在线运行、固体废物是否规范管理等情况,并结合环评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等,逐一查验企业环保治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是否有超标排放等环境问题。对查出的环保问题将采取限期整改、停产或取缔等措施,并下达《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限期内整改完毕。

今年以来,环保局充分发挥“12369”环保举报热线作用,加强辖区日常环境监测监管工作,严防严控,保障全县环境安全。截至10月份,我县共出动执法人员4600余人(次),检查企业1000余家(次),共取得有效监测数据9000多个,下达《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决定书》221份,取缔企业1家,向公安机关移交环境违法案件4起,行政拘留5人,形成对环境违法行为打击的高压态势。共处理涉及异味的环境信访案件10余件,处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办理人大、政协提案4件,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完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安全畅通、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我县主动对接省会交通大规划,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承接省城非核心功能转移、产业及创新资源溢出,努力将交通枢纽变成产业枢纽。投资近200亿元,先后规划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14项,打造30分钟航空出港、20分钟高铁进站、5分钟上高速、铁路连四站(济南、济南东、晏城、潘店)、公交连三站(济南东站、济南汽车总站、济南高铁西站)、轻轨通省城的交通一体化大格局,促进济齐融合、产业对接、同城发展。

5月16日,齐河黄河大桥作为目前为止黄河上跨度最大的一座桥梁—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每天有5000至6000辆车通过。每年就为百姓节约过桥费1800万元以上;7月18日,京台高速齐河生态城互通立交工程正式建成通车,济南到德州齐河只需15-20分钟。作为齐河第7个正式通车的高速出入口,齐河生态城互通立交工程建成通车后,将直接带动黄河国际生态城快速发展。“以前,村里的路特别难走,特别是下雨、下雪后,泥水浅一身,更是没法走。那时,我们村民都出不去村,特别期盼柏油路。”赵官镇孟宅子村村民孟现杰心有感触地说。“现在好了,不仅村里修好了村村通,还设立了站牌通了公交车,出门办事别提有多方便了。 ”据悉,赵官镇“村村通”已经实现全覆盖。

城市道路完善的同时,我县还将脱贫攻坚与交通先行有机融合,因地制宜谋划了农村交通发展蓝图,总投资3.92亿元,大力开展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农村路网提档升级、自然村通达、路面状况改善、运输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工程涵盖全县15个乡镇(街道),道路修建质量、宽度(6-7米)得到很大提升,进一步消除农村公路发展薄弱环节,优化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年内完成78个省定贫困村客运站点建设任务,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客运站点网路体系,实现路、站、运一体化发展,彻底解决贫困地区百姓乘车“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县财政投资6亿多元,硬化村内道路1.2万条、2100多公里,597个村庄实现街巷路硬化“户户通”。

记者 宋宜广 通讯员 刘学芹 陈莉 蒋侥 孙骥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