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

  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到拓展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开辟研学之旅等教育新模式;从一个班级、一个教室的固定教学模式,到大胆的开展“同步课堂”“选课走班”;从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我县全力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教育内涵提升,实现了质的飞跃,请看——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突破

近日,走进仁里集镇松林赵小学,红白相间的新教学楼替代了以前低矮潮湿的平房,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室、科学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多媒体设施一应俱全。

农村办学条件的提升,得益于全县实施的校园设施综合提升工程。近年来,我县全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持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全面提升农村办学条件。同时,为逐步解决“大班额”问题,我县连续三年在全县投资8.69亿元建设24所学校,新增学位20065个,班数423个,2017年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在城区,2018年又相继实施了第二实验小学西校区、第三中学、齐河职专等改扩建工程;在乡镇,2018年,投资14亿多元,按照“标准化、楼房化、塑胶化”的标准,实施了新改扩建乡镇农村教学点等工程,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我县在大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环境的同时,还在全市率先建成了每个乡镇一所省级规范化幼儿园,让农村娃娃不输在起跑线上。

在宣章屯镇中心小学,一股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来自宣章屯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正在利用网络听音乐课,通过网络给孩子们授课的老师是县第二实验小学的音乐教师解辉。据宣章屯镇中心小学校长王业强介绍,根据乡镇音美教师缺乏和专业教学水平不高的现状,县教育局统筹利用学校录播室,请县直学校优秀教师执教优质课,通过网络,让全县孩子同时听课,乡镇教师可以边辅导边学习,乡镇学区学生享受到了县城学生的课堂待遇。

在提升校园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为有效推进城乡教学质量均衡发展,我县通过推行“同步课堂”、送课下乡、组建城乡教研共同体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教育。

创新教研方式提升教育内涵

2018年 9月,第一实验小学2014级八班开展了“红领巾寻访优秀传统文化”——“三孔”文化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认真学古礼、习礼仪、拜先师、诵论语、游三孔,该班学生纷纷表示,研学之旅这种行走中的教学模式,不仅让他们切身感受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在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珍贵而美好的回忆。

走进第三中学的信息化教学试点班,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一个平板电脑,每个平板电脑都和老师的网络平台相连。当学生做题后,老师便可同时获得所有学生的答题数据,这就为老师整理错题、统计学生知识薄弱点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山大永锋实验学校,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正在进行,学生们正在讨论关于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大丈夫,这是李老师为了让学生学好《孟子二章》课文,设计的一堂生动别样的课程,让浸润教育代替了灌输教学。

根据高中学生自主申报和学校师资配备情况开展多次模拟,生成适合学生升学和发展的14种学科组合(理化生、理化地、化史地、理化史、政史地、化生史、化生地、化政史、化生政、理史地、理化政、理生地、生史地、理生史共14种组合),每个组合按三科赋分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按55人编排班级实行选课走读。师生共同在“省教育云服务平台”上填报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和发展性。

……

从小学到高中,我县教育教学工作从不缺乏创新的基因:我县坚持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作为提升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先后与山大、山师、北大培文等教育集团合作,开展集团化办学,广借外力,激发内涵,促进办学质量整体提升;深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创新特色教育、推进多样化教学等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购买服务形式组织中考体育考试等,开展健美操比赛、田径运动会、篮球、足球比赛等大型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县还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加强省示范校建设和品牌专业建设,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信息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合作,开设10个专业的五年制大专班,提高学历层次,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校企合作,与远大特材、奇瑞新能源汽车等近10家企业签订“订单班”协议,为企业培养“零距离”人才;发挥市人社局定点培训中心优势,开展特种安全作业、家政等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和社会化服务,不断满足社会需求。我县在推进教育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上,将转变教育理念、强化教育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全力推动了各学段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从而提升了全县教育现代化水平。

提升师资素质 让课堂持续迸发活力

2018年,全县教师招聘180名,坚持学校自主招聘和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全部要求是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上文化程度,严格组织考试并签约,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关注全员教师的培训,聚焦问题开展学科专业培训。借鉴德州市举办授课能力和命题能力培训的成功经验,我县利用山大附中、山师等优质资源,开展初中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能力培训活动,同时,根据县直学校骨干教师资源,分学科建立教师研修基地,成立专家教师团队,设计包含听评示范课、教师讲座、参加教研活动、备课上课展示、考核评价等培训要素,并且进行培训效果网络调查,随时调整培训内容。

我县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举办全县教改大讲堂、健全学校教研等活动,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每学期开展全县集体备课活动,理清全册教材,以学校为单位,分配教师备课任务,团队合作,制作课件。全县教师展示备课课件,同年级教师学习,互相评价备课质量,集中备课课件,形成资源发至学校,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形成个性教案,再实施课堂教学。开展初中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每学科前两名的优秀教师执教示范课,集体备课、研讨交流、听课评课各个环节都成为教师成长的土壤。

为了优化学科教学模式,我县集中智慧,形成县域教学资源。“先入模,再出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已经被很多学校证明是成功的。在广泛征求不同层次教师建议,建立教研员队伍,引领学科教师构建新授、讲评、复习等类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采取合适措施进行推广。“教研员必须提前做好规划,利用各种教研活动机会,每学科每册每节教材都要形成一套包含教案、学案、说课课件、讲课课件、课堂检测等内容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要比网上的东西更实用,更具有亲和力,老师们更容易接受。资源一旦成形成套成系统,势必会提升全县教师的备课和执教水平。 ”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刘成升说。

记者 陈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