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风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李晓楠 张皓瑄 曹卫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就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宣章屯镇宋庄村通过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打造风清气朗的美丽乡村。

前两天,宣章屯镇宋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恩东和村主任张志飞来到村民杨金胜家里,杨金胜的儿子就要结婚了,作为村干部,王恩东一直关心着理事会的工作安排情况,也想着来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该村村民杨金胜说:“现在办喜事比以前省一多半也得多呢,费用降低了,但是这个喜庆劲没减。 ”

如今在宋庄,喜事新办已经取代了以往的大宴大请、大操大办,具体到迎亲车辆、酒席标准、烟酒规格等都有详细的章程。村风民风转变的背后得益于移风易俗工作的推动。宋庄村从2014年起就制定了村规民约,婚丧嫁娶等事宜都归红白理事会管理,丧事从俭,喜事新办,倡导文明新风。

乡风文明渗透在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美丽乡村建设让乡风更文明,而乡风文明又是美丽乡村得以赓续绵延的精神内核。过去的宋庄村基础条件很差,“晴天一身土,下雨两脚泥”是当时村子的真实写照,没有好的生活环境,村民们的环境意识也跟不上,垃圾乱扔,乱堆乱放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建设美丽乡村之初,村党支部书记王恩东想先把村子里的路修起来,但是村集体没什么收入,资金是个大难题,王恩东一度觉得这件事情会很难开展下去,但是村民们得知以后,自觉地跑到党支部捐钱,有些生活贫困的家庭甚至为了怕家里人反对,匿名捐款,几天的时间,修路的款项就凑齐了。

走在宋庄村的街道上,我们更能够切身感受到乡村文明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整洁的街道,漂亮的广场,美丽的庭院。这些在为村民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提升着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精神文化水平。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的榜样带动更进一步引领着乡风文明的创建,在全村形成了家庭文明新风尚。

乡风文明就要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保留和传承乡村文化资源、守正文化根脉。在宋庄乡村记忆馆,在这里陈列着许多铭刻时代记忆的生产农具和生活用品,提灯、犁耙、纺车、算盘……每一件老物件都有自己的故事,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村庄的特色个性和文化底蕴。宣章屯镇宋庄村村主任张志飞介绍道:“通过展示这些老物件,能让这个下一代的小孩们,理解祖辈的生活的不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

近年来,能反映农民精神面貌的日常文化活动莫过于广场舞了,文化生活的丰富让文明乡风浸润其中。每天晚上,村文化广场上的音乐一响,村民就会自发走出家门跳广场舞,孩子们也聚集在一起嬉戏玩耍,这些都让宋庄村村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村党支部的工作也越来越认可。

如今的宋庄村,村风民风正、村容村貌新。随着村里一项项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的落成,村民们喝酒闹事的没有了,广场舞跳起来了,在书院、活动室读书、下棋的人多起来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乡风文明在宋庄村蔚然成风,让这个美丽的村庄绽放出新的魅力。

记者手记:乡风文明是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生活习俗、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文明乡风可以浸润人心、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凝聚力量,是推动乡村振兴的软件基础和重要保障。在宣章屯镇宋庄村,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公示上墙,影响着村民的言行举止;乡村记忆馆浓缩乡愁、传承文化、凝聚人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成了村民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在这里,乡风文明焕发出勃勃生机,深深扎根在群众的心里,为乡村振兴提供着源源不断地精神力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