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润民 城乡共享

供排水调度指挥中心。 记者黄晓龙摄

我县推进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将乡镇污水厂(站)纳入统一管理——

“将各乡镇污水处理厂(站)纳入供排水管理系统,是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建设的重要一环。”7月15日,齐源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张民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35个乡镇污水厂(站)的接收工作,并邀请专业人员对各厂站存在的问题研究商讨、出具整改方案,加快城乡供排水一体化项目建设。

做好“水”字文章,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突出民生保障,深入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研究制定《齐河县城乡一体化供水专项规划(2018—2035)》,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整合行业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等方式,打造城乡居民共享优质供排水一体化新格局。

抓源头

整顿清理自备井

“自备井的随意使用,不但影响居民、企业用水安全,无节制取水和随意排放,也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及水资源税、污水处理费的流失,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负担。实施供排水一体化工程,首先要规范自备井的使用。 ”齐源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翟兆波说。

3月27日,我县出台《关于印发齐河县开展自备井清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开展整治行动,规范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对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办公楼、家属院等单位用于生活用水水源的自备井,作为备用或应急水源封存备用;对属于绿化、环卫、应急取水且无替代水源的自备井登记造册,正常用水的自备井须办理取水手续并纳入水资源税管理;对无法接入自来水管网的生产用水自备井,按规定安装智能计量设施并限期办理取水手续。截至6月底,共封停34眼自备井。“现行的污水治理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和制度约束,对自备井进行规范管理后,可实现全县供排水源头的治理管控,对于排污不达标的企业通过限水、停水等措施责令整改,倒逼企业增强环保意识,从源头抓起到行业治污末端管理,达到以水治水的目的。 ”翟兆波介绍。

夯基础

打造环状供水格局

走进韩辛村村民韩广的家中,水管旁闲置的几个白色大桶格外显眼。“这原来可是我们家的必需品。 ”韩广介绍,原来村子自来水管压力不足,赶上做饭等集中用水时间段更是用水困难,为此大家普遍选择在家中放几个大桶用来存水。

水桶的功能并没有发挥多久,便纷纷“下了岗”。 2019年,我县在从刘桥镇供水加压站铺设一条长1300米的PVC管道与华店镇供水主管网进行连接,从根本上帮助华店镇解决了韩辛村等村庄自来水压力不足问题。目前,齐源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着11个乡镇(街道)共58万余人的供水任务。

“提升供排水能力是实现城乡供排水一体化的基础。 ”张民说。在保障安全供水方面,全县实现环状供水,有效化解了局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而引起城市供水危机。去年,齐源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新建齐贸大街供水主管道西延工程的同时,连通了华店镇供水主管网,形成环状供水;在齐河高铁站到表白寺镇新建供水主管道与原有供水主管道进行连接,形成环状用水,解决了晏北街道、表白寺镇、安头乡、宣章屯镇、大黄乡的居民生活用水的水压低、水量不足等问题。今年上半年,又完成了开发区园区北路至三元大街2650米管道、二十一路至生态城2270米管道的铺设任务;新发展用水户58户,为胡官屯镇、华店镇的6个村户户接通管道供水,精准扶贫501户。此外,投资1195万元改造完成了城区所有老旧供水主管网,惠及城区居民28万人,进一步保障了居民企业用水。

建中枢

统筹调度精细管理

在齐河供排水指挥中心的电子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县供水管网瞬时流量、出水口压力、清水池液位等重要参数。“成立指挥中心能够实现水源地、水厂、污水处理厂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为科学调度和安全供排水提供可靠保障。 ”指挥中心主任赵淑静说。该调度指挥中心筹建于2018年,2018年12月建成启用。赵淑静介绍,该系统有三大特点,一是能对全公司所辖的3个水源地(芦庄水源地、水牛赵水源地、韩庄水源地)、4个水厂(第一水厂、第二水厂、生态城水厂、八里水厂)、重点企业的供排水进行监测,设备运行异常或生产数据异常时,供排水指挥中心可及时发出警报,并能实现远程开关设备,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力;二是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在减少人员成本投入的同时确保了安全,如第一水厂原来需要8个人正常维护管理,如今仅需3人;三是该系统具有视频会议功能,指挥中心可根据地区用水情况进行统筹调度,提高供排水调度效率。“下一步,我们将对完成接收的污水厂(站)技术工艺和信息化水平进行提升改造,安装出水水质在线检测设备,进一步完善供排水指挥中心的信息化水平。 ”张民说。

□本报记者黄晓龙本报通讯员崔志华王业婷李圣荣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