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齐河长寿密码之生态农业篇

8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


技术下乡


大棚种植



果园采摘



蛋鸡养殖



农业培训

□本报记者钟伟本报特约记者 段慧 本报通讯员 董永

从单一种植小麦、玉米到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农业“群英荟萃”,从主粮产品供给到市场上品种繁多的粮肉蛋奶果蔬,齐河老百姓从填饱肚子到吃得安全放心、吃得营养健康。

素有“绿色黄河粮仓”“中国小麦之乡”美誉的齐河,是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华北地区唯一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建设县。近年来,在稳粮保供的基础上,齐河县积极探索平原地区粮食生产大县实现绿色发展的典型模式、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提高的有效路径,农业发展从注重保障总量供给转变为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品质提升和效益提高,大力倡导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文旅相得益彰,形成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绿色发展为驱动、循环模式为重点、品牌强农为抓手、政策扶持为引导的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沃 野 平 畴 麦 菽 香 粮食产量连续13年超20亿斤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在齐河,30万亩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核心区传来好消息,经山东省农业专家测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56.7公斤,增产幅度在9%左右。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高瑞杰说:“从测产的情况来看,结果还是非常理想的。我们测了三个方,平均产量是656.7公斤,和去年比,增产幅度在9%左右。”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农业大县应有的担当。”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法明自豪地表示,“齐河县去年粮食总产就达22.16亿斤,连续13年总产保持在20亿斤以上。从眼下测产情况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们县连续15年实施了百万亩小麦统一供种项目,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进行补贴,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牢牢把握住了粮食增产主动权。”

评价粮食生产的贡献,不仅要看面积和产量,还要看经营体系和集约程度。自2015年开始,齐河采取集中整合项目资金和县乡财政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提升农田建设水平。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投资10亿多元,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全县粮田林网覆盖率达到100%,有效灌溉率达95%以上,建成了农业农村部3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核心区、8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和100万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辐射区。今年以来,齐河又抓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试点机遇,提出了“到2023年达到110万亩以上”的建设目标。

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服务水平的提升,齐河还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以前相比,现在种地强太多了。以前背着喷雾器打药,几亩地得忙活五六个小时,现在合作社统防统治,无人植保机在病虫害防治关键期统一飞防,一会儿的工夫就完成,喷洒的药剂还均匀,我们农户不掏一分钱。购买种子有补贴,作物受了灾有保险。粮食收获时,大型农机连割带运,我们站在地头甚至都用不着搭把手。可以说,省力省心还省本钱。”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段义恒所说的这些,是我县积极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立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我县始终抓好种粮农户的“保姆式”服务。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了县有专家团队、乡有技术员、村有明白人的县乡村三级粮食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健全生产服务体系,形成了粮食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社会化服务网络,全县粮食生产综合托管率达到88%以上,我县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典型经验被列入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改革攻坚典型教学案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整合多部门力量,形成了完整的粮食生产救灾减灾应急预案,有效确保了粮食连年丰产丰收,比如,去年小麦条锈病统防统治面积230万亩次,有效控制了条锈病发生,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这样的助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不仅降低了我县农民劳动强度,节省了种地成本,也让他们这些对土地抱有感情的小农户,看到了现代农业的美好发展前景。地 肥 水 美 禀 赋 优 无公害蔬菜栽培面积达到70%以上

6月11日,一辆满载西葫芦、油菜、菠菜等蔬菜的货车从齐河昌润致中和农场运往济南。“别看这蔬菜与别处蔬菜外表没区别,但口感很纯正。济南那边不少超市和农贸市场老板都点名要‘齐河蔬菜’!”齐河昌润致中和农场销售经理赵润声说。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无论是外地市场还是本地商超,均对齐河农产品,尤其是高品质的农产品普遍有好感。”齐河农业农村局品牌办公室主任赵爱民表示,如此大受欢迎的农产品是我县按照有机、绿色种管技术培育出的通过“三品认证”的高品质农产品。齐河按照远离“三废”原则规划高规格蔬菜基地,大力培植有机、无公害特色蔬菜,在全县形成了“农户+合作社+基地+公司”的发展格局。

结合丰富的黄河水、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等天然资源,齐河按照优质蔬菜灌溉、环境、土壤三条件和远离废水、废渣、废气原则,结合发展现状制定了齐河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南蒜、中瓜、北菜”,其中南蒜是指齐河县南部潘店镇、仁里集镇的大蒜,中瓜是指齐河县华店镇、祝阿镇的西瓜,北菜是指齐河县大黄乡、宣章屯镇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种植的生产布局,建成黄瓜、西红柿、西瓜、梨、樱桃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并着眼富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采取政府推动、基地带动、市场拉动、服务联动和产业互动措施,突出“一村一品”,走“整体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特色发展”的路子,重点抓好康瑞食用菌、美东农业、昌润致中和有机农场等特色品牌示范基地建设,涵盖黄瓜、食用菌、番茄、西葫芦、白菜、豆角等多个优良品种,无公害蔬菜栽培面积达到70%以上。

为破解种植户零散、蔬菜基地组织性差等不足,完善高品质蔬菜“货架”,我县把握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机遇,根据蔬菜专业合作社灵活性强、联姻作用大等特点,不断深入完善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规范提升合作社运管水平,推广“合作社+基地+公司”运行模式,一方面组织蔬菜、工商、农业、质监等部门对本县蔬菜合作社、高标准蔬菜基地进行“拉网式”摸底,分类举办蔬菜种管、销售骨干人员培训班,并深入到各合作社办公场所、基地田间地头检查指导,促其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合作社帮助基地实行统一种管、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经营,并积极与蔬菜企业建立供销关系,达到农户、基地、企业共赢的发展效果。

齐河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狠抓“舌尖上的安全”。一方面推广减肥减药新技术,推广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化肥深施及机械追肥技术,全县肥料利用率达到40%,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减少6%。每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60万亩/次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药使用量较2015年减少10%以上,齐河县还被评为全国统防统治百强县。另一方面,大力推广“麦秸覆盖、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技术模式”,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目前,齐河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食品22个,地理标志产品1个,8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个,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食品认证总面积达86万余亩。追 根 溯 源 保 安 全 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

6月13日,市民王兰月到齐河“1+1超市”买菜,在蔬菜架上熟练地拿起一盒西红柿,用手机对着包装上的二维码扫了一下,很快就在手机上看到详细的商品信息:“产地:德州齐河,生产单位:齐河思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齐河蔬菜有了“身份证”,得益于全县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健全。目前,齐河建设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将全县42家规模化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19家大型农资经营门店纳入其中。种养基地上传生产和检测信息,平台自动生成二维码,实现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责任可追究、质量有保障。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只是齐河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中的一环。通过构建“健全质量标准”“农业投入品控制”等质量安全监管九大体系,齐河实现种管销层层把关全程可控。齐河对农业所有投入品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全县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的所有产品均须备案才能销售。目前,全县已告知备案经营单位14个,已告知备案生产企业3个,已告知备案产品351个,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达标率达到100%。

不光如此,齐河县相关企业自身也严把质量关。位于仁里集镇的山东万承农牧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蛋种鸡养殖、蛋鸡孵化、鸡胚蛋和商品蛋批发零售为主,中日韩鸡蛋交流合作为辅,利用益生菌养殖技术进行生产的科技型股份制农牧企业。公司配有专业检测室,还定期将鸡蛋送到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和权威的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谱尼测试(PONY)等机构进行检测,严把质量关。

“现在人们不光要吃好,还要吃健康,品质这块儿我们十分重视。”该公司经理郑万良用公司产品举例,2017年他们开始与中科院金锋教授的金锋实验室团队保持密切技术合作,采取先进的乳酸菌养殖技术,提高鸡的自身肠道消化系统,做到无药无抗。

为把好农产品进入销售流通前的每道关口,齐河还构建了县、乡、村、基地四级检测监管网络,特别是全县各村均选派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全县42个规模化农产品种养基地均配备药物残留快速检测仪,实现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质量监管全覆盖。同时,高标准建立县级农产品监管平台,将全县规模化农产品种养基地和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久 久 为 功 谋 品 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带动

4月10日,德州市对接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展销洽谈暨“德州味”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此次展会齐河县共有10家企业到会参展。其中山东圣喜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如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山东万康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富锶泉饮品有限公司、山东友康天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首批“德州味”授牌。

与会领导和嘉宾对德州以及齐河农产品和德州味公用区域品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作为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的德州,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创建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举措,生产一大批国人耳熟能详的优质农产品,这些农产品有品质、有标准、有品牌、有保障,为保障京津冀菜篮子米袋子产品稳产保供作出重大贡献。

齐河县坚持质量强农、品牌兴农,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带动战略,全县“三品一标”总数达到97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全省知名农产品5个;发布“黄河味道·齐河”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全县优质农产品统一包装运作;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7个镇级、128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积极推动农产品上行,争取网络销售额3年突破10亿元大关。

“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王法明坦言,齐河过去是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如今已经到了“卖品牌”的阶段。齐河的现代农业将以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为支撑,持续做大做强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产业,擎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旗,走出品牌兴农的康庄大道!

本版图片记者  郭庆萍  摄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