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吨半粮”核心区小麦实打测产 亩产811.6公斤,再创新高!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邓静特约记者段慧通讯员李烨)“亩产811.6公斤!”6月11日,在齐河“吨半粮”核心区首季(小麦)机收实打现场,全国农技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宣布。这一产量再次刷新我县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当天,在位于焦庙镇的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吨半粮)核心区,来自全国农技中心、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省农技中心的专家,对我县“吨半粮”核心区进行实打测产。此次实打面积为3.73亩,收割、脱粒、去杂、水分测定、称重……多道工序后,专家组将所有数据汇总,折合亩产811.6公斤。

在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王法宏看来,亩产811.6公斤并不稀奇,但齐河县位于黄河北岸,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一般,亩产800多公斤实属不易,这说明当地付出了极大努力。

此前,经省农科院、省作物学会理论测产,我县“吨半粮”核心区小麦平均亩产660公斤以上,带动全县平均亩产571公斤、总产13亿斤以上。此次实打测产,进一步精确了高产地块的亩产量。

置身“吨半粮”核心区,看着眼前黄澄澄的麦田,专家信心满满:“这产量,意料之外,超晚播小麦丰收已成定局!”

秋汛、疫情防控、干热风……自去年播种时起,小麦一连迈过不少“坎”,最终产量不负众望,粮食生产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开局战。重重困境面前,夏粮缘何丰收?我县的做法在全市范围内极具代表性。

“在落实好政策的前提下,人的努力是关键。全县上下都前所未有地重视、不遗余力地抓夏粮生产。”县委副书记刘如伟说,面对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秋汛,县级领导下沉指导、镇村干部一线催收催种、187名农业专家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帮扶,赶农时、抢进度,确保农田不撂荒,小麦应播尽播。

田间管理中,建立“三人四包”工作制,每个弱苗地块都由一名党政干部、一名村干部、一名技术人员,包技术、包农资、包督促、包转化;投入2000万元,深入开展科技壮苗、抗逆保穗等行动,成功促弱转壮,搭牢了丰收架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