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构建中医药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体系——齐河:让群众看上好中医

□本报记者钟伟 见习记者赵鑫玲 本报通讯员周郁

名中医“师带徒”拜师仪式

12月1日,在县中医院的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来自全县基层医疗机构的50余名医师正在学习临床针灸技术。这是齐河今年举办的第三期适宜技术培训班,作为全县唯一一家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县中医院每年都会为基层中医技术人员举办培训班,推广普及中医药特色疗法,仅今年以来就已经培训了500人次。

“群众过去‘盼温饱’,现在‘盼健康’。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国民福祉与助推民族复兴的重大事业。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我县通过构建中医药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体系,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大、素质强、结构优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目的就一个,让群众看上好中医。”县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尹延军介绍。

县卫生健康局多次对全县包括县直医院、乡镇医院在内的18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摸底调研,明确各医疗机构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并组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县直医院赴省内外医学类高校、卫生类专场招聘会锁定意向人才。针对高校非毕业年级学生,县卫健局会协调实习岗位,并建立对应医院微信群,待学生临近毕业时为其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县卫健局先后组织人员到山西医科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10余所高校,累计参加招聘会30余次。

“妇幼保健院虽然是专科医院,但中医科是全科诊疗,可以给我提供更大的舞台,让我学有所用,更有成就感。”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医师韩学超说,去年从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他和妻子一起通过人才引进来到我县工作。“当时我看到县里人才引进的招聘公告,觉得咱齐河医院还不错,离老家济南也很近,就跟我妻子一起报名了。”韩学超说,他在这里感受到了医生的职业自豪感,也看到了未来光明的职业前景。

除了人才招引,我县还加强原有中医药人才的培训。今年49岁的翟恒霞从山东中医学院(今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毕业后就回到老家工作,在赵官镇中心医院从事中医工作已近30年,对于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熟稔于心。但她仍保持不断学习的节奏,这几年县里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她都会去。最近天气变凉,因腰疼腿疼来科室里做针灸的病人多了起来。“前段时间正好学习了这方面的知识,现在正好用得上。”翟恒霞说。

近几年,县卫生健康系统加大人才招聘力度。据统计,2023年齐河卫健系统累计发布公开招聘公告3次,其中招聘中医类医务人员40余人次;公布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公告3次,引进硕士及以上中医类人才5人。我县还创新卫生健康系统招聘形式,成立了县康养医疗集团。这是我县为解决乡镇医院编制有限、用人不足的问题创新成立的医疗共同体,各乡镇卫生院均是医疗共同体的会员单位,康养医疗集团招聘的人员会分派到乡镇医院从事相关工作。2023年康养医疗集团共招聘乡镇卫生院中医类专业人才48人,其待遇与同等在编在岗人员同工同酬。此外,我县医疗卫生领域对中医药人才开辟了绿色招聘通道,对于取得中医药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人员可直接进入考察环节。

作为我县中医药发展的标杆,县中医院重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工作。今年6月底,县中医院举办了名中医“师带徒”拜师仪式,15位弟子正式拜入5位名老中医门下跟师学习。在拜师仪式上,师承弟子分别向名老中医吕桂芬、刘倩、魏学师、张仁义、路振华行拜师礼、敬拜师茶、呈拜师帖,表明尊师重道、献身中医药事业的信心与决心,各名老中医为新入门弟子颁发回徒帖。“通过拜师仪式,我感受到中医传承的魅力,今后有了老师我要多向老师请教,精修医德,早日为医院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师承弟子郑倩说。9月份,齐河县中医院成功入选为德州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为留住人才,我县在政策上加大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补贴,对于博士学位高端人才给予一次性补贴100万元,对研究生学位人才给予一次性补贴80万元,落实随迁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政策。近三年累计招引硕士研究生及以上20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