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峰
每次出差回来,顾不得换洗衣服,就急匆匆地赶往二弟家,去看看老爹老娘。
途经老宅的时候,看见院门大开,熟悉的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的破旧自行车靠在院门一侧,猜想老爹老娘肯定又在摆弄他们的小菜园。
走进院门,透过几棵稀疏的玉米,老爹正坐在靠水井不远的一块门槛石上,看着插在多用插排上的自吸泵插头,一条褐色的蛇皮管子正突突地吐着白花花的清水,几排翠绿的大葱刚刚浇过,水漫到茄子地里恣意地流着。母亲则提着一个大号的水壶深一脚浅一脚地弯着腰给新栽不久的白菜浇水。白菜苗娇贵,怕被泥水淹没又怕虫子叮咬,老娘像侍弄孩子一样一棵一棵地冲着白菜,蜻蜓点水般浇着白菜心儿,不时发出哼哧哼哧的喘息声。
看着年近八旬的爹娘在这黄昏忙碌的情景,我一时不知说啥。老娘扭头的工夫看见了我,很惊喜:“老大回来了,一会回家喝茶……”
父母侍弄的说是菜园,其实并不大,也就是在老宅的院子里划了块空地。因为老宅有些古旧,再加上我们兄弟三人各自都有自己新盖的房子,所以现在的老宅其实并无人居住。
虽无人居住,但是老宅的里里外外并无拖沓颓废之相。屋子里一排老旧的书架与一些被漆得光亮的老式桌椅板凳和老爹的一些古旧书报一类的东西被母亲整理得整整齐齐,擦拭得干干净净。
当时建造老宅的时候,我们家境还算殷实,所以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做工上,都是非常精细讲究的。
老宅是由我曾祖父那一代人建的,曾祖父那一代人弟兄六个,有经商的,也有读书从文的,个个精明,所以创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业。当时的家族正值兴盛时期,为了建造这座房子,曾祖父在距离老宅子五十多米远的地方挖坑、取土、脱坯。老爹说,当初曾规划在老宅子的前后左右要陆续再建五处院落。
老宅净高有四五米,用整齐规则的椽子铺在房梁之上,椽子上面是用30厘米长、20厘米宽、3厘米厚的瓦砖铺成平面,用白沙灰抹平,再用灰瓦片挂面。屋脊是用筒瓦层层相扣而成,既透风又有高度。屋脊的两头是用规格稍大的青砖雕刻出来的“鸱吻”,惟妙惟肖。两侧的斜脊上面是一些仙人与跑兽,门口与窗户口则用雕有花纹的条石做过梁,用青砖封口,这在当时应是很少见的建筑格局。在我读初中时,在几里路以外的学校还可以隐约看到我家老宅的房顶。经过上百年的变迁,老宅已无法比拟当年的雄风了。
无人居住的老宅像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者,安然屹立于岁月长河之中。屋脊上看惯了人间烟火的跑兽、翘角与那青色板瓦间长满的青苔,一直以来被我们家族的人引为骄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夹缝中,许许多多新建的房屋与楼房接踵而至,昔日的老宅的荣光与骄傲已荡然无存了。然而,这老宅里一辈又一辈的子孙,恪守着勤劳、善良、知书达理、忠厚传家的先人祖训,日复一日无怨无悔地陪伴着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