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哲胜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越来越想念家乡的老屋。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屋早已没有了原来的样子,趁现在能记住时,简单地描绘一张“地图”,给岁月留下记忆。
我家的老屋在村前西边第一家,那是我祖爷给我们留下的,前后各三间草坯屋,前后住了四代人。我们兄弟四人都是在这个老屋结的婚。
到了我们这一代,老屋的墙早已斑驳,它的履历上写满了沧桑,而墙上曾经挂着丰收的希望、挂着父亲的想象。木门有些摇晃,风箱静卧在锅台旁,似乎还在等一个人,把它弹奏成一首诗。
老屋的屋檐下,有一窝小燕子,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小燕子在这里繁育了一代又一代,将“燕子归来寻旧垒”一次次演绎。
老屋的门前,有一口井。家家户户的生活用水都从这口井里挑,不管谁家里的人来挑水,都得从我家门口经过。井壁上长满了湿漉漉的青苔,井里的水清澈得像一面镜子,打上来的水直接就能喝,都不需要二次加工。那个年代我们很少烧水,能省一点是一点,就是上生产队干活回家,也是基本上拿水瓢从缸里舀水喝个痛快。于时,我就把这口井标明在地图上。几十年过去了,老井早已不在了,而曾滋润无数生命的井,却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村前有一条河,村里人都叫它西河,因为是从村西头流过来的。一年四季河水不断,河里的小石头,被时光打磨得圆润而光滑,河里的沙子,像小姑娘的手,踩上去,柔软细腻。岸上的杨柳树,相互亲吻着拥抱着,像一对对历经岁月的伴侣,携手在风雨中缠绵着,默默地等待着一个个游子归来。
老屋后就是一片片农田,春天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如此景象,随处可见;夏天的麦子,慢慢低下了头;秋天的玉米,高大威武,怀揣金黄的种子,要献给心爱的人。
不知不觉老屋的点点滴滴已经在纸上渐渐浮现,突然想起了这段话:“故乡是清明的那炷香,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春运时的那张车票。”一瞬间引起我心灵的共鸣,不禁心有感慨,岁月一去不复返,老屋却永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