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芳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不知不觉与书相伴40个春秋了,这辈子能够与之一生相守、不离不弃的,除了丈夫就是书籍。我与书已成为最亲密的“伴侣”。
20世纪70年代的农村,物质生活十分匮乏,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让人提升思想、升华精神的书籍还较少。当时,最普遍流行的读本就是小人书,我和同村的几个小伙伴们经常互换传阅。渠道畅通的话,一个星期会有一两本新的小人书。一旦出现,会引发一场不小的骚动,因为谁都想一睹为快,心情急迫的,往往要展开一场小人书争夺战。“战争”激烈起来,新书难免四分五裂,等到可以心平气和地传阅,书已是拼贴过的了。那是儿时最为幸福,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美好时光。
如果小人书也算作书籍的一种,那么小学毕业时,我已是读书破百卷了。少年时也不是尽看小人书,黄钟大吕之作,虽难求甚解,还是要看的。这期间,还读了在同学中流传的手抄本小说《子夜凶杀案》,泛黄的纸张,歪斜的字迹,惊悚的故事,带来了别样的快感。
我上初三时,曾被一部长篇小说吸引到茶饭不思。是张扬的《第二次握手》,那是我第一次看一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我断断续续花了十几天才读完这本书。多年以后,主要情节已忘记,两个主人公的名字却一直记得,苏冠兰和丁洁琼,当时的阅读情绪也有印象,悲喜都是强烈的。参加工作后,我发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就在当地新华书店买了《第二次握手》。
与书为伴的日子,充实而快乐。真的是入了书的烟海,浩浩茫茫,偌大的图书馆就是我的书房。沉迷之中,也时有幽思宏志,而最大的收获,是养成了一种习惯,建立了一种原则:习惯寻找诗性与哲理并重的书来阅读;原则是不思考不做笔记就不读书。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无疑,书籍是点燃心灵的一盏明灯,时刻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