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龙
深秋季节,天气转凉。妻子在整理衣柜的时候,无意中翻出了我的一件旧西服。抚摸着西服上带着岁月沧桑的纹理,我情难自抑地穿在身上,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匆匆的那些年。
30多年前,当我把师范录取通知书递给母亲看时,母亲在欢喜之余,眼光落在了我身上的破旧衣服上。那时上师范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每月还补助生活费。可是家境贫困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我的心里。母亲卖了两担粮食,扯来布料,拿到镇上请最好的裁缝师傅给我做了一套当时最流行的西服,前后共花了80多块钱。开学那天,母亲拿出散溢着布香的西服让我穿上,她不住地夸赞说:“真是人靠衣装马靠鞍,我儿子一点儿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开始我还有点扭扭捏捏,很不习惯。母亲让我照着镜子,才感觉笔挺的西服穿在身上确实显得精神焕发,神采飞扬。
那套西服是我家最贵重的衣服了,平时我把它叠好放在箱子里。在学校,只有参加重要活动时才穿上一回,因此总是崭新如故。
寒假回家,穿着西服的我站在乡亲们中间,十分引人注目。嫂子跟母亲说:“婶子啊,我看大弟就像乡里大干部,又体面又有文化,将来不愁找不到好儿媳妇。”母亲笑得合不拢嘴。没过几天,村里三狗妈急急地来到我家,跟母亲嘀嘀咕咕耳语了一阵,又匆匆走了。我奇怪地问啥事儿,母亲瞅了瞅我身上的衣服,叹了口气说:“你三狗哥也老大不小了,明天去相亲,想借你的西服出场,撑撑门面。”我二话没说,脱下衣服让母亲送过去。
到了傍晚,三狗和他妈笑眯眯地来到我家,欢天喜地说:“老姐啊,三狗的亲事成了,多亏了大侄子的西服。等结婚那天,让三狗多敬您一杯。不过,您知道,从定亲到结婚还有些日子,中间还有些礼节总要出出场,衣服还要穿些日子。”好事做到底嘛,我痛快地答应了。
此头一开,但凡伙伴们相亲或出门办大事儿,都跟我借西服。看着自己的衣服穿在别人身上风风光光,特别是成就了一桩桩美事,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套西服,让乡邻们的感情更加融洽了,也圆了多少人的梦想,在偏远的乡村倒成了一段佳话。
后来师范毕业,我成了一名教师。西服成了工作服,帮助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有一年,有个学生没分到我班,可是家长赖着一定要进我班,缠住我说:“蔡老师,你穿着那么端庄得体,一看就是大知识分子。孩子只有交给您,我才放心。”我不禁哑然失笑,这是什么怪逻辑?
说来有趣,到了自己真正相亲的时候,我还是穿着那套西服。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衣服洗的有些掉色。可是我还是固执地认为凭自己的学识人品,应该会成功过关的。婚后妻子半真半假地打趣说:“那天,你穿的那件西服很帅气,人显得很有气质品位,懂规矩。我妈看了很高兴,认为穿着稳重得体的人,过日子不会飘到云里去。”我听了,暗自得意又庆幸不已。
时光流逝,如秋叶之飘落成泥。一件旧西服,渐渐隐入尘烟。它散发着人世间真挚淳朴的乡情和人性的光芒,陪伴我从懵懂不知世事走向成熟睿智,见证了祖国的发展。这件旧西服,尽管落满时光的尘埃,却积淀着岁月的沉香,依然静好如初。